緣起
二十世紀的六十到八十年代,是臺灣經濟從起飛到繁榮的時代。台灣由傳統農業社會轉型而成工業社會,社會許多傳統價值觀念也發生大幅度的轉變,社會結 構開始鬆動,過去講求人情味、社會性的時代已經被高速、利益導向、冷漠所取代,許多家庭不再教導後代重視個人品德,改而重視後代的學歷高低以及高學歷可能 帶來的高收入,整個社會默許我們的後代走入功利導向的發展,品德教育流於成績單上的虛擬數字,重要性遠不及智育成績。長期忽視品德教育的結果,社會也嚐到 苦果,包括現在年輕世代對於社會以及自然環境的疏遠,個人主義至上而且習慣以金錢衡量事物與情感等等,這些苦果也開始引發不少反思,包括英國、美國以及鄰 近我們的新加坡與日本均已經開始積極推動品德教育,而我國教育部也在2004年成立品格及道德教育工作小組,研擬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推動,培養學生實際生 活之正確態度和情操。緣起 二十世紀的六十到八十年代,是臺灣經濟從起飛到繁榮的時代。台灣由傳統農業社會轉型而成工業社會,社會許多傳統價值觀念也發生大幅度的轉變,社會結 構開始鬆動,過去講求人情味、社會性的時代已經被高速、利益導向、冷漠所取代,許多家庭不再教導後代重視個人品德,改而重視後代的學歷高低以及高學歷可能 帶來的高收入,整個社會默許我們的後代走入功利導向的發展,品德教育流於成績單上的虛擬數字,重要性遠不及智育成績。長期忽視品德教育的結果,社會也嚐到 苦果,包括現在年輕世代對於社會以及自然環境的疏遠,個人主義至上而且習慣以金錢衡量事物與情感等等,這些苦果也開始引發不少反思,包括英國、美國以及鄰 近我們的新加坡與日本均已經開始積極推動品德教育,而我國教育部也在2004年成立品格及道德教育工作小組,研擬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推動,培養學生實際生 活之正確態度和情操。
十一年來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積極推動社區大學關心公共議題並進行公共參與,在推動公民社會願景的過程中,本會有感於現今品德教育大多著重於兒童與青少年, 反觀成年人似乎在成年後就與品德教育失去關聯,因此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今年提出「全國社區大學power公民行動學習計畫」,擬藉由社區大學平台,結合 「終身學習」與「志願服務」,以品德教育、藝術札根、終身閱讀、環境永續四大核心議題為主軸,致力社區品德/品質/品味教育提升,同時藉由社區大學 power公民的產生形塑社區中平凡人典範,並希冀透過舉辦社區大學power公民行動學習講座、社團等多元管道創造並養成更多的社大power公民,以 身作則影響社區中年輕世代,也協同學校、社區、家庭三方持續深耕品德/品質/品味教育,推動從反省-學習-經驗分享-行動的power公民社會。
策略
1.品德從我們開始-we care,we do,we start!
2.平凡人典範
一方面以社大power公民形塑平凡人典範,激發並提高一般社區民眾「見賢思齊」的學習意願。另一方面,依據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兒童或青少年往往觀察並仿照成人的行為去表現,從而學習到該種行為。因此成人必須以身作則,以提供兒童或青少年具體的行為楷模 (model),社區中的平凡人典範即可提供年輕世代作為行為楷模。
3.行動學習
從社區帶動全民參與,在行動中學習,用行動來教育,不是教育口號,而是行動。
4.結合志願服務與終身學習
結合「志願服務」與「終身學習」,積極開發社大志工潛能,使社區大學志工成為品德/品質/品味教育的媒介,再由志工推展至社團學員、社大學員及一般社區民眾。
5.擴大參與
透過講座、社團等多元豐富的規劃方式,引導社區民眾實踐品德/品質/品味於生活中,由社區帶動全民參與,在行動中學習,以行動來教育社區中下一代,經由行動將品德/品質/品味觀念內化於心中,進而讓品德/品質/品味於社區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