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創意毛衣編織DIY】
授課教師:林桂麗
行政人員:陳振淦
學校:宜蘭社大
課程概要說明:
本 身具有毛衣編織和為國家衛生研究院作調查,個人在七年前進入社大,當時覺得應該在教授課程外也應該有一些其他的公共關懷,因此帶領學員關懷老人、獨居老 人、自閉症兒童等弱勢族群的行動,這也是結合自己的關懷興趣。在上學期提出弱勢關懷的行動時,當時自己帶的兩班學員有不同反應,一班是很認同老師關懷弱勢 的愛心,一班則是覺得自閉症兒童的家庭其實很多並不是弱勢家庭,也遇到所關懷對象組織面的問題。第一次的課程要提出在課程公共化的嘗試會有困難,在課程歷 程中可以型塑班級的討論氣氛。「課程走出去…」是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方式,要能夠讓學員「走出去」是需要時間和學員培養出來。
回應與討論
從所提的課程教案其實本身已經有很多的嘗試,另一方面課程進行不一定是要「走出去」,也不一定需要在每一堂課中都注入公共性。課程的操作也可能是結合其他老師的專業來協力。
桂麗老師提到課堂中的討論,老師本身希望學員來到課堂是可以解放自我、有討論的氣氛,學員可以提出任何的討論問題,而所有的同學也可以互相包容討論。除了編織的學習外,型塑討論氣氛,然後才帶學員進行一些弱勢關懷。
與 談人回應:宜蘭社大上次曾經有一位學員有恐同症,在參與八年來學校開設的女性影展課程中逐漸轉化至能夠接受同性戀,其實學員在課程中的轉化是很長期的。桂 麗老師的課程本身已經具有可以開展視野的可能性。另一個建議方向是從班級中形成社團,來進行課程。討論習慣的形成其實也是一種民主素養的展現,這也需要在 課程中長期努力的。
課程名稱:【認輔一個偏鄉國中班的另類假日輔課】
授課教師:陳建志、李心儀
行政人員:林惠珠、陳振淦
學校:羅東社大
課程概要說明:
課 程前身是植物觀賞班,課程已經發展的不錯,從植物觀賞延伸到討論生態議題,這次提出課程的嘗試是希望可以繼續進行課程的深化。班級學員與老師共同討論希望 形成進一步的轉化,具體將課程轉化為偏相關懷的行動。輔導班是希望學員將在社大所學帶入偏鄉的關懷教學中,而不是課業的教學。這門課程是做三年期的規劃, 目的是要培訓偏鄉關懷的種籽教師,現在是第一期的嘗試。
回應與討論
課 程本身即具公共性,是希望可以透過計畫歷程進行嘗試。本來植物觀賞的課程在羅東社大是學術性課程,但不只侷限於知識的傳授而已。如果參與實驗歷程計畫,其 實可以提供在行政面的經驗,比如學員組織,有時候生活藝能課程講師給自己太大的責任。以一個女性技術團體能夠在社會中形成團體的討論,其實已經很具有意義 了,而不是一定需要外延公共參與。但如果能夠好好紀錄,其實頗具意義。然而,課程本身只有進行一些討論即具公共性,是不是略顯不足?行動的渴望是對於社會 公義不滿時的理解所引發產生,如果課程可以引發學員的「行動」動機也是一種公共性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