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我們一開始提到「鴨子與兔子」的圖片,轉換角度思考,會帶來不同的創新視野。社會學和設計專業的對話,可以帶來在方法上的新視野。就像現在有不少大的設計公司聘請人類學家,採用人類學的參與觀察或是民族誌研究法。
二、照顧每一位公眾的社計 我從自己的工作談起,台灣大學的教育學用落差問題嚴重、學生學習意願低落、大學四年知識學習的成效不佳。美國最近的報告指出,美國大學畢業生在全國性樣本調查中顯示36%指出他們在大學四年的學習(Meacham, 2013),在認知和知識能力是沒有收穫的。
工業設計師,設計出不會睡覺的課桌椅、設計出明亮的環境讓人感到振奮、設計出炫耀的動畫或投影模式;服務設計的專家設計出即時互動系統(IRS),甚至於在教學方法的創新推出翻轉教室(Cousera)的做法。如果認真考慮結構性的、根本性的問題,這些做法真的有用嗎?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果學生不知道學習的意義、自己發展出學習的目標、缺乏學習的動機,這些改變可以解決我們前面提到的問題嗎?
如果我是一個社計師,我會從翻轉大學教育體系著手,我的做法是結合現在設計專業領域常常提到的模組,開放提案與志願參與解決問題平台(OpenIdeo)、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公民卡( Citizen Card),做創意的結合,建立一套機制或場域,讓學生自己自主的參予學習的設計(定義問題、解決問題、選擇學習的主題、看到自己解決問題所產生的實質影響等),把大學的校園打開和地方設計連結在一起,讓地方社會的公民團體、社區組織、中小學、微型企業可以在資訊平台上提出自己的問題,請學校來幫忙解決。
首先,讓我們打開大學的堡壘吧!但是不必搞一個大工程,我們只要先建立一個類似OpenIdeo, Pobono的問題提案平台,讓大學裡的老師、學生、職員看到學校、週邊社區的問題提出來,不僅止於此,大學附近的社區組織、公民團體、中小學、微型企業都可以提案。另一方面,大學的老師、學生、校友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提案自由參予,只要提案中列舉所需的專長和人數達到,新的解決問題方案(project)就可以啟動,整個進展都會即時在網路平台顯現出來。這個做法,改變的對象是學生,也就是讓學生執行問題解決方案,從問題出發來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藝、跨界整合不同的學科,看到知識學習的意義,知道自己想要學甚麼、為什麼要學習。一個解決問題方案不再是為了成績的報告,而是可以實際解決問題、對社會有意義的學習成果。
第二、這些不同的解決問題方案團隊(project teams)執行計畫大約是三個月到半年,當然也可以更長。大學可以提供一個空間,一個讓所有團隊進駐的沒有隔間的有基本辦公配備大空間,讓不同團隊在這個空間可以交流想法、甚止於組成新的團隊。這個共同工作空間最好是在一個大學人流最頻繁的地點,是一個可以從外面走過可以看到裡面工作情況的空間,傳達團隊運作主動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給其他沒有參予的大多數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