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暫的開幕之後,就展開了四天正式的議程。會議的議程及其反映的意義為了更有效地集中行動方向上的共識,大會在議程的設計上分成三大部份,第一部份是分 組討論的工作坊,分成十二個小組,分成兩個時段進行,每個時段有六個工作坊在同時進行;第二部份是間隔進行大會討論,共有三大議題,分別安插在工作坊進行 的時程中,是所有與會者都共同參加的節目;第三部份則是本次大會的重頭戲,也就是大會的正式議程,包括了下一屆工作計劃、預算、修改章程及選舉下一屆執行 委員及理事長等。分組工作坊大會前三天的主要活動是分為前後兩段的議題工作坊,由於與會人數眾多,所有與會者必需在報到時報名特定組別,並由大會秘書處安 排。工作坊的議題設計,是由大會的籌備委員會在歷經八個月的討論之後所規劃出來的題目,這十二個工作坊的任務,是為了為ICAE設計未來兩年內將要完成的 行動方案,同時工作坊也要將行動的策略及方向具體化。其中,A2~A4等三個工作坊,是延續性的工作,而其他的工作坊則是為了發動新的案子而準備。由於台 灣只有我一人參加,在出國之前,本來我貪心的想,最好是可以多去幾組逛逛,能多了解各組的討論狀況,回國後好為國內的朋友多報告一些資訊,但是到了當地之 後,才發現即使是分組會議,仍是相當大的會議,我只好乖乖地選了我認為與國內狀況關係較近的小組參加。系列A工作坊因為國內社區大學的體制,是以民間團體 承辦的方式,相當程度接近A2的主題,因此在系列A的工作坊中,我選擇參加了第二組,而且我仔細地看了選擇各組的參與人員狀況,參加A2組的大多是亞太地 區的國家,我也期望能藉此多認識一些台灣的鄰居朋友。 A2組共有近四十人參加,除了埃及、智利、塞內加爾及兩位北美的成教學者之外,其餘都是亞太地區的國家;而亞洲國家中只有我和兩位日本的朋友來自東亞,因 此可以想見多數本組的參與者來自經濟發展程度不高的國家,也因此討論的方向當然就比較朝向如何推動掃除文盲的運動上。
台灣的國民義務教育實施經年,在台灣真正的文盲已經不多,因此在會議的前半段,我只是安靜地聽著其他參與者的發言,並了解各國的狀況。在這過程中,發言最 積極的多屬南亞及中亞的國家,例如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泰國及斯里蘭卡等國,由於在這些國家的社會中,貧富懸殊相當嚴重,教育資源的分配也極為不均, 中下階層民眾中的文盲比例相當高,而教育資源的缺乏,也使得貧民更加地沒有出路,相對地更加穩固了人民原來在社會中的階級位置,形成了「貧民-缺乏教育- 失業-更貧」的惡性循環。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在主導全球化進度的國際組織的主導下(例如WTO、國際貨幣基金會及世界銀行等),窮國被迫開放國內市場, 並大幅刪減公共預算,其中包括了國家對學校的補助,造成學費的上漲,窮人子女也就被迫離開學校,根據孟加拉與會代表的說法,自1998年至今,小朋友未能 接受基礎教育的比率不減反增。這樣的討論過程,讓我對照了台灣的經濟發展的歷史,雖然具體內容不盡相同,但人們受教育的機會完全由經濟發展需要所主導的故 事,性質上其實是類似的。在七0年代,台灣農村人口快速且大量地投入工業生產中,即使受了國民義務教育,但在經濟密集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人被迫提早離開 學校,進入勞動生產。雖然稱不上文盲,但這群為經濟發展犧牲學習機會的民眾,的確是被剝奪了基礎之上的更多發展機會,特別是在科學及藝術的教育資源上,而 今天在台灣快速發展的社區大學正是呼應了這樣的學習動力及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在現階段的大多數社區大學中,藝術課程受到了相當多民眾青睞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