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分組所提出的行動方案中,不可避免地其關懷的角度多是在各該議題(或各區域)的思考層次上,但ICAE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組織,其發揮作用的方式明顯與 區域性組織或議題性組織不同,而在最後一天的大會議程的集中討論裡,代表則以不斷地問「ICAE可以為這個主張作什麼事」來解決大會與分組間的思考落差, 某些較為資深的組織代表在代表其分組報告時,甚至可以主動地提出ICAE與區域/國家層級組織各自應該負擔的任務。通過這樣的討論,ICAE擬出她應該行 動的方向,而不會脫離了在地組織/工作者在工作發展上的利益。從我過去所參與過的國際組織會議的經驗看來,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像ICAE這樣龐大的 國際組織能在國際層次上推動工作,同時又能與在地組織的發展利益結合,更屬難得。而從主席團在處理上述問題的熟練度上看來,我不禁設想,在大會籌備之初, 籌委會在短暫的四天會議中就安排了三天的分組工作坊,可能就預期了這樣的討論效果,也就是以分組凝聚各議題或區域的共識,而以大會處理各組結論與大會及其 他組別的關係。這一點可以看見,ICAE在行動上的企圖心,雖然在大會過程中,以分組的進行方式,未能讓所有參與者對其他的參與組織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不過這個會也的確是一個大到不容易比較細緻地互相認識的會議,多數組織間的交流活動是在會外的場合,例如喝咖啡或啤酒時),但是在行動的方向上,卻是作 了相對徹底的整合。感想雖然這是台灣的社區大學第一次參加ICAE的組織性活動,但在各項論述的討論上,在我聽來並不陌生,多數是在國內社區大學的各種討 論活動中曾被討論提及的,可見台灣在成人教育的領域中的論述能力並不落於國際水平之下,但在全球化這個議題上,卻是明顯看到台灣的不進入狀況。環顧台灣的 各個公共討論空間,不只成人教育圈/社區大學的討論不足,甚至大眾媒體的討論也多限於台灣加入WTO與大陸的關係之類云云,未曾看到過當較為深刻的討論或 報導,當不久前G8 在義大利開會引發的大規模抗議,甚至有人在抗議意外中死亡的事件發生時,媒體也只能當成像個國際社會新聞般的處理,在在反映出台灣對全球化現象的“狀況 外”。或許全球化是個不可避免的國際趨勢,但正確地認識其正反兩面的影響不正是產生趨吉避凶的政策行動的必要前題嗎?如果政府沒能力想這個問題,或許成人 教育工作者應該帶著民眾一同來認識及思考,畢竟若果全球化來了,誰也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