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這是一體三面, 是有機化合體的三種化學成分,而非三個獨立元素之物理排列組合。這三項成分是必要最少的(當然可再加入其他成分), 缺一不可, 舉例來說, 缺了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 則無法區隔市場導向之私人興學或補習制度, 缺了先進教育環節, 無法區隔文史工作室或文教機構的功能, 少了社區總體營造的參與, 無法與一般公立大學或社區學院區隔。更重要的, 有了非營利組織與經營管理的成分, 才能有組織有效率地運用資源, 發揮成人學習與社區行動的辯證綜效, 並導向公民社會營造的積極方向; 有了先進的教育學習, 才能具體地將將知識與學習系統地導入公民組織、公益價值與社區生活的動態互動場域中, 並將互動成果萃煉成知識素材, 與教育學習形成知識與行動間辯證發展的力量; 有了社區總體營造作為知識行動落實與檢驗的場域, 才能檢驗知識的有效性、打破學院圍牆與知識生產的專斷與脫節、讓學術與生活產生對話、讓學習活動更切身更有趣, 更積極的, 由在地化社區生活與行動的經驗與思維中,累積多元化知識生產之原型與素材, 豐富生活與學術對話內涵的面向與層次。另外, 這是一項原則性、架構性的參考建議, 是開放多元的, 而非封閉獨斷的規定, 是目標也是過程, 是手段也是目的; "社區"概念的界定、融入與參與的方式、營造的內容等,必然須因時因地彈性制宜; 教學理念、教材內容教學方法與實施方式, 更應鼓勵師生共同創新試驗; 非營利經營管理, 除了基本原則(如校務民主化、決策公開化、財務透明化、經營在地化等)及公共利益導向外, 更應依組織設計與資源特質, 運用各種現代管理知能、資訊科技與創意有效率地結合各類社會資源, 突破限制, 開創新局。第三, 雖然細部的評量考核指標, 有待進一步討論, 以提供公部門(如社教司業務主管)進行外部考核或補助參考之用, 但更重要的是作為經營團隊內部規範、自我要求、持續改善之具體考量構面。這些構面, 是目標也是過程, 如同企業品質管理或流程改造般, 是自我檢驗的量尺, 是協助持續自我改善的工具與導引; 固然可以由公部門制定統一的基本外控規範, 但是各社大亦可自定的、自發的、內化於日常活動的指標與量尺, 加上逐年改善進度, 提供給公部門作為評量依據; 如此, 一方面因應在地情境需要, 一方面也落實非營利組織自我管理的理念。 最後, 這三個構面亦可作為社區大學專職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內涵,作為系統化培訓、養成、進修、資歷認證及補助項目等具體內容制定時之參考。此外, 期盼現階段作為推動終身學習,建立在地化知識社區的社區大學工作人員,亦應將該三構面的知識與實踐內涵作為自我學習、成長、進修的參考。 4. 結語與期待制度化,通常意味著組織化、程序化、形式化甚至官僚化、去人性化,而且當財務及業務內容必須受官方節制審查時,社區大學是否能堅持理念(或經得 起制度性的檢驗、考核或屈服於市場競爭等),堅持學習為社會改革與創新進步的動力? 類似問題一直困擾社大夥伴們, 本文提出的一些想法, 或許能提供些許解惑的參考, 思慮不及之處尚多, 但盼能引起更多回應與討論。三構面中, 對社大工作團隊而言, 應以具社會改造的非營利民間團隊組織自任,扮演公民社會的模範角色,對內自我要求(公民社會價值與理念的具體落實與制度化呈現,目的與手段的一致性, 過程即手段等)及相關專業素養與技能的養成,強化經營能力與體質, 對外透過制度性的評量考核指標,建立公共形象與社會資源經營績效,以作為獲得公部門公共資源補助及與非正式部門,其他民間團體,及企業部門等公平公開競爭 合作的正當性,有效地促進公民社會營造。最後,社區大學的特色、未來、方向甚至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等等,都應該是學員、講師、志工、工作團隊共同來形 塑,而非少數特定的人士來規劃而已,過程中也須與地方團體、公部門及企業部門結合;亦即,這本身就應該是一種共同參與、公民論述、相互學習的非營利組織形 式的學習社區總體營造。
1有關第三部門與其搭部門互動角色, 可參見如Pestoff, Beyond the Market and State, 1998, Aldershot: Ashgate. (p 42. 第三部門與福利三角), 引自官有垣, 第三部門與工會的建構: 部門互動的理論探討,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四期, 2001年6月, p.188.
2 有關運用成人教育營建公民社會的教育哲學思維、歷史、理論、實踐之探討, 可參見如, 1) Matthias Finger & Jse Manuel Asun, Adult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 Learning Our Way Out, 2001, Zed Books, 2) Phyllis M. Cunningham, A Sociology of Adult Education, Chapter 37 in Handbook of Adult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Arthur L. Wilson and Elisabeth R. Hayes (eds.), 2000. San Francisco: Jessey Books. 3) D. Merrill Ewert and Kristen A. Grace, Adul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Action, Chapter 31 in Handbook of Adult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Arthur L. Wilson and Elisabeth R. Hayes (eds.), 2000. San Francisco: Jessey Books. 3社區大學與社區總體營造兩個社會現象間的關聯性, 敬請期待: 李國銘, 在中心之外構築社區-屏東這兩年社區總體營造經驗, 高雄師範大學研討會受邀講稿(2001/11/24), 論文手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