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教育部蔣偉寧部長提出之建構終身學習社會施政主軸
三月二日這一天,對全國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都會是內心無比煎熬的日子;教育部新部長蔣偉寧提出八項施政主軸,其中第六項是建構終身學習社會,我們未看到新任蔣部長建構終身學習社會裡的具體內容,但是我們希望部長能體認到,欲建構理想終身學習社會,需先健全社區大學的體質。就在同一天,另一則大新聞看到台北市政府在接管萬華社大的同時,卻大張旗鼓的通知各大媒體以極大篇幅報導對萬華社區大學極負面的報導,造成對經營十二年堪稱為優等社大的萬華社大及李端端校長難以極大傷害。
身為社大人,我們深深地以能為國家、社會及社區的進步推動默默地盡一份心力感到驕傲,15年來,我們看到全台灣各地社區大學,在環境保護、環境教育、河川守護、建構地方學、社區關懷、審議民主、公民素養、農村議題、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公民記者等方面也都拿出漂亮成績單,另外也適時的扮演著中央及地方政府單位與民間對話的理性對話平台的角色,避免了許多過去因無法理性對話而導致的抗爭和對立,全國社區大學除了社區大學為外界僅視為成人終身學習的機構外,實質默默的在各地為建立台灣可傲視全球的軟實力。我們對新上任部長的終身學習社會充滿著期待,但又不得不憂心是否只是口惠而實不至的宣示性施政,我們期待部長能更深入瞭解國際終身學習社會建構的基礎,也理解台灣社區大學在終身學習社會的建構中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當然,更重要的是,希望部長能與台灣社區大學代表辦一次座談,瞭解全國社區大學所面臨困境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到底社區大學是如何從台灣產生?又在台灣社會扮演如何的角色?自1994年在民間教育改革的風潮開啟後,1996年起,也醞釀了成立社區大學成為新社會力的契機,1997年底黃武雄教授「社區大學芻議」一文喚起了關心教育的社會菁英及社運團體和青年啟動了社區大學運動;黃武雄教授並在「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一文,供日後政府及民間辦理社大的參考,傳達出社區大學的精神與心目中的藍圖,社區大學強調公共性、通識性與根本性,以啟發學員從經驗知識中開拓公領域、培養問題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
社區大學自2003年成立「終身學習法」後始有法源依據,但在此「搭便車」的立法過程中,社區大學被列在「非正規學習」的位階,也並無社區大學的專章,已成立十餘年的全國社區大學規模及努力來說,實有從新檢視,或另立「社區大學設置條例」的必要;一、從社區大學的主管機關教育部來看,似乎並沒有有建構終身學習社會的具體企圖心及藍圖,教育部由社教科管轄全國八十餘所,二十餘萬人學習人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由社教課管轄,人力及資源配置也明顯不足,二、目前社區大學尚無獨立法人資格,社大行政人員常因社大需擔負校務、課程及社區工作而需犧牲假期,在工作負擔重、但相對待遇卻沒保障的情況下,留住工作人員長期經營社大卻是嚴峻考驗,三、社區大學十餘年來多借用國中、高中教室,成人終身學習的場域僅是「寄人籬下」離理想終身學習社會還有非常遠的距離。四、目前的全國二十幾縣市,八十餘所社區大學總經費不到二億。如要建構理想的終身學習社會,恐怕從扮演終身學習社會裡重要角色的全國社區大學來看,這個理想似乎越來越遙遠。最後,還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界共同正視及解決全國社區大學面臨危機。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若未正視此危機,所謂建構終身學習社會,很可能會流於「建構終身補習社會」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