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花蕊: 北門社區大學
計畫標題: 七股護沙-在地環境學習行動
扎根時間: 2006年1月至今
計畫焦點: 環境共生
專案簡述(100字):
北門社大舉辦七股護沙工作假期,讓民眾、志工使用竹枝編籬工法留住飛沙減緩沙洲流失,近年也嘗試稻草實驗性工法,另外每個月一次至頂頭額汕的護沙與海岸廢棄物監測行動,透過親身參與和環境產生緊密的連結與認同感,並對環境變遷有更多的反思與參與討論的機會。
學習故事(800字):
十多年前,七股當地漁民努力阻擋了濱南工業區的開發案,留下了賴以維生的潟湖以及重要屏障的沙洲給後代子孫,但十多年後的今日,卻發現當年用生命守護的七股又面臨了另一個更加嚴峻的時刻,即是海岸流失、沙洲退縮的危機,當時北門社大重要的社區夥伴七股海岸保護協會提出了對此環境變遷的憂心,因此北門社大開展了七股護沙行動,透過舉辦護沙生態工作假期,讓民眾、志工使用竹枝編籬工法留住飛沙減緩沙洲流失,也讓參與者透過親身參與而與環境產生更緊密的連結與認同感,而近年也嘗試稻草實驗性工法,使用更友善環境的資材,並藉由每個月一次至頂頭額汕的護沙與海岸廢棄物監測行動,透過實際行動讓參與者對環境變遷有更多的反思亦對公共議題有更多參與及討論的機會。
七股潟湖相對於外海穩定是因為有沙洲的圍繞,賜予如此的環境讓居民有捕撈、養蚵,甚至後來所發展生態娛樂膠筏,所以護沙不應只是環境保護的工作,而是和人的生活、產業的生計以及環境的循環關係緊緊相依、不可切割的,所以我們對於護沙有了另一種模式的構想,例如「蚵仔煎之旅-從食物看環境」,護沙工作假期本身較容易吸引有環境意識的志工來參與,但如何讓不同需求的民眾也能透過軟性的方式來認識環境呢?北門社大在2010年規劃了食材小旅行,讓民眾親自採菜、撿雞蛋、鋟蚵仔,最後煎一盤國民小吃-蚵仔煎,過程中透過食材的收集走入社區並和居民對談,一方面看見漁村人口高齡化、外流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帶大家去思考低碳的食物旅程的可能,七股潟湖是在地養蚵產業很重要的場域,海岸的變遷將大大影響周遭居民的生計,而到七股潟湖撈起一串串蚵串,並和蚵農學習如何將蚵肉挖出,藉此探討沙洲流失的現況和衝擊,從土地到嘴巴的過程,將問題意識帶入活動設計中,傳達對地方的觀察、價值的選擇以及生態永續的思考。
活動剪影:
計畫地理位置:
北門社大護沙工作假期實行場域有頂頭額汕沙洲、網仔寮汕沙洲,護沙監測則是位於頂頭額汕
專案行動地圖:
網站連結:
海岸監測記錄:http://beimencc.org/?ca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