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織台灣水網沙龍報導
報導撰寫: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專員 林世堯
9月4日第三次的織台灣水網沙龍,移師到台大地理系四樓系史室舉行.從捷運公館站2號出口步行到校園內鹿鳴廣場旁的地理系大樓,沿路樹木遮蔭了建築物,這裡是適合讓身體沿著道路邊走邊思考,預備產生知識碰撞的地方.
在傍晚開始的「沙龍」,不同於通常在白天舉辦的會議座談,20人不到的參與者就有點難又不能太難(忙了一天腦力有限)的水議題做分享討論,要以何種進行操作方式才能確保有成果有前進,還在嘗試當中.而這次的沙龍採取的進行方式是,在會前即由南水局提供水庫蓄水範圍的背景資料(有水利法及曾文等五座水庫的管理辦法)供與會者參考,由沙龍夥伴一起透過工作坊幫助議題釐清,以共商解決之道.
但是沙龍裡要解決的不是水庫蓄水範圍應如何訂定的問題,而是與會者在聽取南水局說明曾文及阿公店兩處水庫管理的案例,也就是當蓄水範圍管制遇到民眾生活(生產)需求時,如何利用公民參與方式來共商解決之道。這個公民參與的情境設定,會遭遇哪些政治爭議及技術爭議,才是沙龍夥伴分析討論的重點。所以在第三次沙龍中經典工程劉柏宏老師用工作坊的操作方式,在白板上不時將賴局長的議題說明做重點整理.先確認與會者了解問題的所在,再讓沙龍夥伴們就地方政治生態及修正管理辦法的推出時機提出討論.
藍色東港溪協會理事周克任應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河川小組召集人(高雄市綠色協會副理事長)魯台營老師之邀,第一次來參加織台灣水網沙龍.周理事提出了許多南部公民參與的經驗呼應南水局賴局長本人的案例分析,例如民眾權益的分配目前還是有許多建立在「頭人政治」的部份,這是北部的NGO在推行公民參與時可能比較缺少的視點。也迫使我們或許要重新思考,要幫助一般民眾及公部門來面對摸索公民參與這套新模式時,有一些跟意見領域溝通的前置作業(於理於情)是不可少的。
還有一個另類思考是,當水庫釣魚休閒遇上管理,如果能樹立生態保育的特色,部分委由民間機制去監督發展的話,或許能另闢一條禁止外的方法。像這樣每個水庫的問題重點不同,突破點也不同。與會者們想集思廣益,嘗試藉由定期的聚會凝聚互信闗係共織智識網絡。水議題需要柔軟、持續地分享討論,沙龍這塊園地還在灌溉的初期,下回第四次延續本回的操作,要談阿公店水庫的管理問題。三個小時的與談分享有點累但是也意猶未盡,請期待今後織台灣水網沙龍的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