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如何發展公民新聞?」---社區大學公民記者座談會
時間:2016年9月24日
地點:高雄市港都社區大學
余至理老師:
給我一分鐘,好!剛胡總從制高點來看公民新聞在台灣,因為我在peopo服務,那我從peopo的角度來觀察,就是社區大學最近幾年來在公民新聞發展的情況上,然後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就是剛開始志彬一開始在提,我們在,peopo是在2007年4月開始,那從2006年底,像這張照片是2007年我們在這個台東的南島社區大學辦了第二次農村願景會議,好那我們就實際上的走入社區,跟台東社大的朋友在介紹,跟大家一起來討論如何來經營這樣一個公民新聞平台,在2011年的時候,我們也辦了一次社區大學的師資研習,那時候來的社大大概有20幾個,大概是現在上面的這些社大,那我也把當時的影片給找出來,那確實來參加社大的這些老師,有大概百分之六十還是在平面的相關的報導,那有部分的是有開始在走影音,那這是當時在上課的這些情況,那我們在回顧,現在已經2015年,大概在過幾個月就要滿10年了,那看看是不是還有哪些社大在做持續性的推動,還是有些已經停頓,那有些發展得不錯,那我的新楊平社大,他是一個比較,可能發展得都有在持續,而且這個大家覺得他成績還表現得不錯,所以我後面幾個的例子,我就拿新楊平社大的case來跟大家做分享。
我覺得要發展公民新聞在社大哦,要有4大支柱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個4大支柱哦,我覺得根本做不起來,第一個是甚麼,第一個是校方,校方是一個很重要的腳色,第二個是講師,那第三個呢是學員,那第四個呢就是要搭配平台,唯有這4個支柱串連在一起,那這個整個運作可能就會比較平順。
第一個來講校方,就舉新楊平社大來講好了,新陽平社大大概在4年前,他們要開設公民新聞的課程就跟我聯繫,是不是可以找到適當的老師,那時候大暴龍還沒開,在板橋社大在開課,那大暴龍那時候也開始在製作影音,那就推薦大暴龍到新楊平社大去上課,校長非常的支持,他覺得這就是新楊平社大要發展的重點項目,所以呢,他把這個課程列為免費課程,就交保證金,交1000塊,如果你學期中都有上課,就可以退錢,他們現在已經上了9個學期,很少人有拿到1000塊,因為大家都一直接著上一直接著上,那還有人數門檻,很多社大會去設人數門檻,超過幾個人以下這個課就不開,可是他認為這是要做的事情,所以那怕是3個人,他還是照樣開,在有些分校的部分,還有課程社團,有些是先開課程,有些是開社團,另外積極參與,這個新楊平社大真的是做得非常徹底,就拿唐校長來說,唐校長在第一學期跟第二學期,每一堂課他就是不是校長,是學員,都是坐在課堂裏面跟著上課,只要是有出去外拍他都跟著去,只要是這個新楊平社大的公民新聞活動,他一定參加,所以他是個人的積極參與,來展現他的支持,這是校方的部分,那老師的部分呢,老師的部分從4年前開始,就是大暴龍老師,那他們的這堂課呢,雖然叫公民新聞,他是事實上教人家說一分鐘影像說故事,沒有講別的就是一分鐘影像說故事。他的課程,一般社大課程是十幾週,十八週,他交4個作業,第一次上課交第一個作業,甚麼作業呢?就是你要帶一張照片來,就用那張照片講故事,那第二週第三週要做甚麼呢?你呢就是第一週回去要拍很多照片,用照片呢用剪輯軟體把他串起來,然後講故事,然後這都會了之後呢,他就教你分鏡,簡單的剪輯,然後帶你去外拍,然後一起做出,每個人都要做一則影音報導,然後再3週之後再做一則影音報導,然後學期就結束了。
所以,他雖然他是在教影像說故事,可是他裡面還是有藉由你在挑選議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帶入媒體識讀,帶入社會觀察,然後藉由剪輯及集體外拍的過程中,如何的討論,相互的學習,這是老師的部分。那學員的部分也是,憑著他公民新聞的課程已經開到第9個學期,那應該是上學期開始,課程已經轉變成社團,那楊梅的部分你們看到第3期,學員的部分大部分都是連續參與。
講到平台,那平台的部分,新楊平社大一開始就跟peopo有緊密的結合,那平台最主要在做甚麼功能呢,最主要是來在做陪伴,那有幾個功能哦,我等一下會很快速地跟大家一一做分享,第一個可以展望未來、強化信心,學習資源,技術資源,然後社群陪伴,頻道播出,議題討論,集體外拍,擴大報導甚至參與比賽,所以等於說雖然是在社大的一堂課,雖然是只有5個人,可是如果進入平台之後,後面是一連續的,他已經是跨校了,我後面大概跟大家分享,像這個是大暴龍上課的第一週,通常就帶到公視,來參觀公民新聞報節目的錄影,來了解公民新聞平台的運作,知道我們是怎樣來處理整個流程及後續的相關活動,像我昨天,這張照片是昨天才拍的,這是大暴龍今年在新楊平,不!新中和社大所開的課程,他在課程也是只有5個人,那雖然只有5個人,可是其他的社大也一起來參訪,來瞭解將來公民新聞之後有哪些可能性,那這個剛剛胡老師有特別提到就是,有幾個平面媒體,新中和這個課程本來也是平面媒體,那可能也是因為面臨到轉型期,因為現在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10年前大家還有耐心去看文字報,現在可能是不是大家都有手機,所以都看影音,所以大家可能也養成了影音報導非常重要,所以為甚麼現在感覺在社大裡面有在持續在發影音新聞的部分,會比較熱烈一點。
第二個就是影音教學平台,我想大家很多人在用的,就是提到的這些東西,這個是學員可以自己拿來做自習的,另外再提供一個發表平台,這是很重要,就像是peopo在台灣成立校園採訪有16個學校,其實他最主要目的是甚麼?像我今天我們新中和在社大只有5個人,我們發表我們就自己看,可是在新楊平社大他人就比較多啊,他有在關心他的議題,可是一到平台你就可以很常去看到東西,你會感覺,我又看到其他的這個,或是苗栗社大有在做其他東西,變成就是一個可以橫向串聯大家,組織陪伴或是網絡的陪伴,那也藉由這樣子的一個曝光,他可能可以增加很多的那個回饋,舉例來說,新楊平的欣惠,她過去發表了60則報導,有59則是影音,有20則在公視頻道播出,那我現在把她選到公視頻道播出,你可以看到她每次都是擇2則在公視頻道播出,所以你可以感覺她雖然在新楊平社大上,可是她拍的東西上來後,第一個有人看,有發揮影響力,就是她可能大家會去傳,有些7000、8000這個這麼多人看,也有道頻道播出,然後也有給她1000元的獎勵金,雖然這些都是東西不多,可是他不會覺得她只是在交作業,她覺得她是可以發揮影響力的一個地方,另外一個就是針對一個公民她來參加這樣一個議題,這個報導,她可能有議題想要來讓大家知道那藉著這個平台,有一個節目,我們會找這個平台上,類似的這個公民報導,把公民記者找來,像我們常常找到社大的同學,來訪問她報導這個議題,或是她報導的當事者一起來做做看,甚至參加這個叫做客座總編輯,等於說她不只是上了這堂社大的課,她也進入了一個領域,把她的報導可以做宣傳。
另外一個就是這個平台從2011年就辦了踹拍活動,那踹拍活動在做甚麼,因為我們希望所有公民記者包括社大的朋友,可以去關心地方,所以我們就跟很多地方的NGO來辦這個活動,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做甚麼呢?第一個就是強化社群互動,我今天在新楊平社大上課,可是我可以去台北關心台北議題,我可以去屏東關心屏東議題,然後藉由橫向的實體介面,然後認識地方議題,然後可以有這個交流報導技巧,所以我每次都會安排兩、三組公民記者現場直接拍,然後早上去參訪的時候拍,然後中午大家吃便當的時候開始剪接,下午2點鐘的時候就直接播出來,诶為甚麼公民新聞不是這種拍了,然後回家放一個月,下個月再剪,然後再播出來,你可以早上拍中午剪下午就可以分享,所以這樣就是可以做一個就是多種功能的一個活動,那我去把過去我在社大舉辦的活動整理出來,事實上還不少,我們一年在辦踹拍活動辦了6場,我們可以看到今年2016年,我們南投的守城社大,屏北的屏北社大無毒農業,還有文山社大的萃湖復育,拿這場當例子,像這場踹拍活動大概來了100位公民記者,那他幾乎是從新竹的,從各地公民記者來的都有,社大的學員他也有從新楊平來,之前苗栗社大的學員也有人上來,那台北更是社大的公民記者朋友都有來參加,那文山社大事實上萃湖復育是文山社大的議題,那因為他這次的報導,隔了兩三天之後,大概禮拜一的時候就在網路上大概出現了三四十則的影音報導,隔兩週,我發覺電視台怎麼都開始在報文山復育,因為網路的聲量突然起來了,所以文山社大的議題就會凸顯出來。
也可以看到羅東、新楊平社大、台江社大、新莊社大,這麼多社大我們大概辦了滿多的活動,就是希望把議題能夠帶出來,然後把本來在社大公民新聞課的延伸到外面來,然後跟更多公民團體或地方團體做接觸,那我們在去年,去年12月peopo剛好滿10萬則公民報導在這平台上,所以我們想做一件事就是說,peopo上面10萬則不少值得在探討的議題,所以我就邀請我們在peopo上面16個校園採訪中心,每個學校認養一個議題,然後做深入報導,那我挑出來這3則呢,事實上有4到五則都是社大的議題,像上面這個是台南台江分校的議題,他們就是台南的環境,然後看長榮的學校同學就選他們的議題,然後世新就選松山社大的他們都市農耕的議題,然後新楊平社大是社區支持農業,他們是國防大學選他們的議題,那我們就鼓勵他們,因為本來是peopo上原有的議題,所以他要去找原來的公民記者,去請教他當初是怎麼採訪這個議題的,當初你觀察到了甚麼,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去做深入報導,所以在這個頻道有播出,網路有播出,在3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跟原來公民記者的互動是一個3分鐘的影片,然後再一個主題12分鐘的深入報導,然後再一個3分鐘的拍攝過程,所以可以看到這邊是松山社大的學員,那邊是新楊平社大,所以可以看看他不是就來上個社大的一堂課,然後5個人6個人開始做公民新聞,後面發展的是整套他可以參與,然後一個平台大家可以做相互的交流,那當然可以看到新楊平社大在2012年得了一次公民新聞獎,那2013年他們也得了兩座公民新聞獎,可以看到校長任何活動他都是親自參與,那我發覺哦,這林林總總為甚麼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為甚麼有人可以開到9學期,他似乎要有一個正循環,產生一個向上的力量,不是說每一個人的,或是遇到困難,就往下沉淪。
那甚麼叫做向上發展的力量,第一個就叫陪伴,陪伴呢可能一開始是學校老師陪伴,學校的這個老師陪伴,然後鼓勵他產生了作品,產生了作品之後,他可能得到了回饋,他可能很多人看,覺得很不錯,或是他發揮了影響力,那有了回饋之後,他就有成就感,有成就感之後,老師或平台繼續陪伴,他會產生一個循環,一直做下去,如果說他出來的創作,我知道社大好像很多會開這個課程,一學期產生一兩部作品,可是作品,課上完了,大概就放回家,放回櫃子裡,就大部分創作就結束了,他就沒辦法繞過一圈,這樣去做循環。
另外一個,這個是政大的同學,他出去關心大鳥部落,一個潘老師,他是部落老師,好那因為部落裡面爸爸媽媽都在外地工作,剩下阿公阿嬤,所以那些小朋友,小學生下課都在玩,他覺得很可惜,但他自己房間有個部落書房,他自己住的屋子有空房間,所以他把它改成部落書房,讓小朋友可以到他家去念書,就這麼簡單,那政大同學就把它做成一個3分鐘的訪問,然後拍攝一些畫面,那當初帶這個同學的老師是政大的孫老師,這影片在peopo三天,他就打電話給我說,至理阿~你知道嗎?因為這東西在peopo平台出現3天啊,潘老師收到了30萬的現金捐款,那我要講的就是說,社大可能滿多報導類的東西,或是紀錄片的東西,應該就是讓他,像剛剛胡總講的他能夠有個曝光,或發揮影響力,或是一個怎麼樣的形式,這可以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另外一個呢,我為甚麼要講暑期實習呢,我覺得這跟社大也很像,因為我們現在peopo也快10年了,過了10年的暑期實習都是給大專同學,那我們觀察到趨勢,最近大概五年開始,百分之七十以上不是傳播科系,而是非傳播科系的同學來參加公民新聞暑期實習,他們一個特色,他們都是參加公民運動的同學,有很多政治系、社會系的這些,像我等一下放這影片哦,他這同學事實上是企管系,但是他每天都在參加甚麼參加淨灘,參加淨灘,但他想做一件事,他想做影音報導,我想說社大應該很多同學關心不同的議題,但他不一定參加公民新聞社,但藉由這樣一種情況,他就可以把他平常關心的議題,自己做紀錄,自己做報導出來。
我覺得社大開課或將來如果要再做這樣的東西,我覺得一定要叫公民新聞嗎,因為我聽過很多社大的或是朋友,他們會說欸我要去做新聞,這樣會不會很沉重?我會不會被告?他馬上想了很多新聞負面的名詞出來,他覺得做新聞我要做得四平八穩,我要做得怎麼樣,因為他太習慣了所謂的新聞,好那事實上呢,是不是一定要叫公民新聞,事實上我覺得應該可以叫一分鐘以上說故事,或是說叫作一分鐘社區影像紀錄,他事實上就是在學習如何用影像說故事,他播出來也是公民新聞,而且我覺得可以鼓勵這些社大的參與者,他可以說我學會了影像紀錄,他以後自己的home video也順便可以做得更好,他可以有一個動機進來,他不只是為了是要去交作業,他以後他有一個自己的能力可以自己做,分鏡阿剪輯阿,而且可以做一兩分鐘,他可以很清楚地把這故事說出來。
好!我們剛剛講到成功模式哦,就是右邊的,它有4大支柱,校方、講師、學員跟平台,那第二個就是好的循環,陪伴、創作、回饋跟成就感,如果這兩個都有,我覺得是比較好或是比較有可能的成功模式,那peopo已經10年了,那我在想哦,公視的公民新聞平台存在意義是甚麼,其實阿其實存在的意義不是有多少東西被上傳到這個平台,而是說這個平台如果能協助跟鼓勵更多公民去關心公共議題,然後把它進一步的紀錄和報導出來,那我覺得這個想法應該跟社大的想法是一樣的,那就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