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議題
1.品德教育
成人品德教育不同於兒童或青少年品德教育,成人品德教育應融入行動學習中,利用「從做中學習」方式達到效果,在公共事務領域中以行動力來落實,強調 「自利利他」,將品德的核心價值內化成為個人價值。受限於傳統「自掃門前雪」價值觀等影響,30歲以上年齡層的成人普遍缺乏對行動學習的認知與接觸,但透 過社區大學管道,推動並結合「志願服務」與「終身學習」觀念,促使這些社會中堅份子接觸與認識「行動學習」,不僅能引導這些成年人回饋社會,同時使「行動 學習」形成風氣,進而以身教影響家中或社區中年輕的一輩對於品德的認知。
2.藝術扎根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社區大學在各類藝術課程已有長期耕耘,各校藝術類課程蓬勃發展,社大儼然形成公民美學的發展中心,但藝術除了扮演「美化」的角色 外,更應進一步將藝術提升至「 引發」、「連結」與「 思考」公共議題的媒介與工具。讓社區中的成人與小孩,不僅藉由藝術豐富心靈,美化人生,提升生活品質與品味,還能進行公共關懷。
3.終身閱讀
透過閱讀能使我們瞭解、體會更多超越自身生命經驗的知識及感受,但是在資訊流通迅速的現代社會,某些社會價值、道德觀念隨著媒體資訊淺碟化而日益稀 釋、淡薄,人際關係的疏離和對公共事務冷漠的現象越趨明顯。目前的閱讀提升計畫,大多以加強學校教育的資源為主,對象則是孩子們,然家庭做為個人的價值、 道德觀養成最重要的場域,成人(即父母親)的閱讀能力也應該做為培力的重點,由父母親陪伴孩子,共同創造出樂於閱讀的環境。
而除了以家庭為單位的閱讀培力之外,進一步則是要培養對他人及公共事務的關心及參與度。台灣社會已呈M型化發展,城鄉貧富差距大,偏遠鄉村所能擁有的教育 資源相對地少,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調在讀書之外實踐和實際體驗的重要性。若能從家庭出發和社區連結,將這些閱讀家庭種子往偏遠鄉村或資源匱 乏之處散播,父母和孩子一起學著分享、幫助弱勢,對於形塑一個品德、品質、品味兼具的公民社會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4.環境永續
環境生態是社大最關心的公共參與領域之一。歷年來社大在河川守護、溼地復育、焚化爐空污監督、垃圾政策、台鹼安順廠除污監督、環境教育、千里步道、 抗暖化等議題的公民行動成果斐然,此外,亦針對某些公共政策如流域治水方案、環境汙染整治等提出具體規劃,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搖桿探測系統 (RS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透過開放、分享與協力之社群精神與網路文化…讓無形文化資產得以被延續與應用,從解放地方知識出發、不僅促使社區 大學成為地方學資訊中心,更研發出社區居民能夠近用與操作的地方知識。
在前述的基礎上,如何打造永續的台灣社會與環境,同時實踐「將永續性生活方式所需的知識、價值和技巧整合至終生學習的領域」,台灣環境倫理的建構需要的知 識、價值與技巧各為何,在終生學習的場域裡,社區大學在建構共同的智識理念基礎,並發展因地制宜的行動方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5.POWER公民記者
社區大學長期在地方上的經營,同時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這些優質的人才在地方上已漸漸形成一股力量,活化社區、發現令人感動的人、事、物,並透過 社大的平台轉介出去,本計畫希望透過在地POWER公民記者的培訓,集結各地POWER公民的力量,透過全國性的平台將這些感人的事蹟不再只是地方上,而 能夠更擴大的流傳,讓這股善的力量,形成善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