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吟/全促會編輯
2009/7/15
當社區大學的生活藝能課程正蓬勃發展的同時,外界也對於這類課程拋出一些的質疑和疑問,在社大場域中也開始自問生活藝能類課程是不是能夠在發展上貼 合社大理念,並提出開創性的嘗試。對此,2009年夏天,我們邀請社大的課程講師與行政人員共同組成課程教學支持團體,進行一場實驗,期待從實踐行動中討 論「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內涵與發展可能性方法。
Why 我們為什麼要實驗?
2008年,社大全促會(下文簡稱本會)邀集社大領域的資深工作者對於社區大學生活藝能類課程的發展進行討論,拋提「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課題進行 討論,以社區連結、社會歷史、文化意涵、學員內在意識的引發、公共化可能性方法幾個面向進行探討,邀請社大的資深工作者、課程講師、學員,就實際的課程操 作與內涵、行政層面、公共化論述…等層面,進行「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課題的開放性討論,也希望提供一些線索讓課程講師與行政人員能夠從中延伸在教學面、 學校經營面進行實踐。除了前述之討論線索外,更多的可能性也會自各社大的課程實踐中而來。所以,2009年,本會提出社大生活藝能課程的實驗性嘗試,希望 透過與社大課程講師和行政人員合作,在課程操作面進行課程公共化的嘗試,同時以行動研究方式進行課題的耙梳與討論。
How 共學,大家一起來!
不管是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課題,或是社大理念在課程實踐可能的概念性探索,都需要透過行動進行嘗試,從試驗中找到可能性與方法。而行動過程也需要 彼此的經驗交流與分享,相互提供建議與討論。因此,在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實驗歷程中,本會徵求了欲在課程中進行嘗試的社大課程講師與行政人員共同組成跨 校、跨領域的課程教學支持團體,進行定期聚會,以共同討論、學習、成長的方式進行長期性的討論。在第一次的聚會中,有21門課程、12所學校、7種類型課 程(註1)參與討論。
What 行動中的可能
七月八日,第一次的課程教學支持團體聚會,開啟了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實驗的第一步。參與實驗的老師與行政人員初步提出了原本在課程中想要進行的嘗試、對於 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課題的想像與疑惑、課程融入公共化的經驗、班級經營、學校行政如何從整體經營角度來為課程注入公共性意義…在以「共學」模式進行生活藝 能課程公共化實驗的第一步中,也從行動中看見了發展契機,也開啟參與實驗之社大生活藝能課程講師的試驗精神。
在第一次的聚會中,提出幾個討論面向,也值得所有社區大學的行政人員與課程講師來共同思考:
1:社區大學課程公共化的意義。
2:班級經營與課程注入公共性的發展關係。
3:社區大學公共化課程如何開設與常態性持續發展。
4:生活藝能課程注入公共性的操作可能性。
(1) 連結相關性課程進行課程連結。
(2) 導入公共議題的探索和參與。
(3) 學術性課程融入以進行深化。
(4) 從生活藝能類課程本身發展。
Future展望
2009年秋季,所有參與實驗計畫的課程講師即將在自己的課程中作新的嘗試,老師們也將帶著在實驗歷程中所會遇到的種種經歷回到課程教學支持團體聚 會中,與大家共同討論。此亦本會與所有參與課程實驗人員在計畫中共同嘗試-發展一種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的課程形成模式,亦期提供跨校、跨領域之課程交流平 台。
[1]養生健康、肢體舞蹈、語言、美術、手工藝、飲食、資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