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從民間發起第一所台北市文山社大成立於1998年開始計算,社區大學運動的生命,從人生的旅程來看,已從剛開始完全沒經驗的也沒育兒參考書的父母,經過十幾年摸著石頭過河的從做中學發展到如今,已長成看似很有規模,但卻面臨方向不清、自我認知不明;既想脫離父母往前衝,又怕衝出去回不來;雖然滿腹對社區及社會的熱情,卻又被父母兄長嚴密管理;想做許多事,經濟卻無法獨立自主...等等的尷尬困境,本文將從社大面臨的根本性問題探討社大全促會推動低碳旅遊對社大發展的影響。
社大定位問題
全國目前八十餘所社區大學,有從草創時期就認同社區大學運動而設立至今的、也有在社區大學在終身學習法通過後,社大有了法源依據,各縣市政府開始積極在各地委託民間團體或自辦社區大學而設立、也有縣市政府將私立學校及大專院校納入委辦而設立的、同時也有因為宗教界同時重視成人終身學習而設立的,社區大學的運動從開始的理想及想像到十餘年來的發展,也因為法源並無對社區大學精神、內涵及經營模式有清楚的定位,讓社區大學的發展呈現多元的樣貌,其優點是在短短十年內看到全國社區大學在各地蓬勃發展,缺點是與社區大學成立之初的理想的關連似乎越來越模糊。同時也導致許多社區大學伙伴是帶著對社區及社會的熱情投入,但是仍無法跳脫「廉價補習機構」、「退休及老人休閒去處」、「開設生活藝能課程為主」的外部印象。
社大永續性亟需正視
社區大學在「終身學習法」立法時,社大還在草創及發展中,因此沒有社區大學獨立篇章,並被納入非正規學習體系中,但是社大如今已發展至全國各縣市加上離島均設有有社區大學,社區大學已儼然成為國人在畢業走出學校後的重要學習場域,全國進入社區大學的人口至今早已突破二十萬人。如何將此社區大學在十幾年內快速累積的可觀成人學習網絡,邁向更積極而向上的力量,為台灣此值得傲人的軟實力,成為兩岸及國際紛紛來取經的素材,值得中央及地方政府及社區大學共同的智慧及努力。
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的理想?
在社區大學運動推動的初衷,「解放知識、催生公民社會」的宗旨,對全國社區大學來說都不陌生,然而在社區大學發展十餘年後,從解放知識來看,是否能從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所發生的故事、環境、社會、文化.等面向看到屬於台灣的知識?另外從公民社會的角度來看,十餘年來,社區大學又是否能扣緊社會脈動,與社區及社會的重要公共議題結合,讓公民得以從中進行反思甚而改變想法,從而透過民主的過程推動社會整體的進步?
社大低碳旅遊初步想像
以「低碳旅遊」命名,是以低碳作為身為地球一員最基礎的愛護地球的生活態度;包括盡量以大眾運輸系統、盡量減少一次性使用餐具及用具、盡量食用在地食材..等基礎,另外,社大全促會將嘗試以低碳旅遊,在全國社區大學現有的基礎,包括扮演社大經營靈魂角色的社大行政團隊、豐富的課程及社團、熱情及認真的師資群、一群來自社區積極學習的學員以及積極服務的志工群,結合多年來累積的在地知識及在地的熱心人士,為台灣的發展從地方串連至全國,先分別從不同的可能面向勾勒社大低碳旅遊的架構,期待從社大低碳旅遊,讓外界看見不一樣的社區大學。
公益性
許多社大在課程及社團經營過程中,與社區關懷連結,例如:關心社區獨居老人、改善社區友善空間、關懷新移民配偶、社區義剪、社區兒童課輔..等,如何透過社大低碳旅遊,讓各界參訪各地關懷社區模式及需求,以及社大如何透過交流參訪,能擴大全國性社區關懷支持網絡,是社大低碳旅遊可以納入規劃的項目。
趣味性
為擴大社大低碳旅遊的參與面,在兼具公益性、知識性之餘,是否能吸引社大以外的民眾參與?是否考慮旅遊的趣味性,讓參加者願意在參加後也願意廣為宣傳?是否有創新及趣味的設計,也觀乎低碳旅遊是否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