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撰寫: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專員 林世堯
本月18,19日於新店崇光社大舉行第15屆工作人員研習營。崇光社大環境優美,校址內有天主教堂,兩天的行程中傾耳悉聽的話有時能教室外傳來彌撒的歌聲。
30多名參加者中最遠是台東南島社大,第一個活動由宜蘭庭賢校長帶領圍成一圈自我介紹互相認識。資歷從半年到八、九年不等。第一天上午的自我覺察遊戲-青蛙與踏石由旗美張正揚帶領,所有參加者化為「青蛙」,地上一條圓圈內外分佈了"踏石"。青蛙如果不想被「鱷魚」(李易昆理事飾)吃掉的話,就要在每次鈴聲響後趕緊跳上踏石。遊戲規則中踏石越來越少,只見青蛙們為求生存漸漸地三人後來五六人擠站在一塊踏石上。當面對資源(踏石)相對減少,敵人環伺在側的情境下,社大工作人員會如何一起去面對;在遊戲中我們沒有看到願意犠牲夥伴圖一己存活者。
下午的課程原題「假如我是」,秀娟校長及秀慧理事帶領參加者進行「地球號太空船」。成員分四組後每組每人先各自講出一段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其後共同推舉一份案例,由組員共同幫案主分析該案例。分析方法是看看案例中有關係的角色(如專案的公部門對口,社大學員老師,主任),對案主本身來說是加分的幫助,還是阻礙的負數,最後加總後來評估案例對案主來說,有沒有可以調整施力來化解阻力增加助力的可能。四組代表上台輪流向其他參加者解說他們所遭遇的困境,比如說在專案的執行遇到公部門不甚合理的對待。即使沒有過第一線校務經驗的我,對於真正阻礙工作順利推行的敵人會是誰了解不多,但是透過四筆案例分享後漸漸地,隨著跟與會者一起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多少有感同身受。乘座在地球號太空船上的我們,彼此用「假如我是…」的想像去將個人的經驗,昇華投射到圍繞社大的大環境中去做省思。
晚上社大之夜的自由討論,牆上便利貼分兩組自由報名。一群欲赴凱道共襄818拆政府遊行的參加者便當帶著便先行出發搭捷運離開。許多北部以外的工作人員都趁機去總統府「夜遊」,有人在音樂會或隊伍中遇到社運的朋友。另一組由國清老師帶領邊喝咖啡邊討論「社大的專屬行政/教學空間」。討論到少子化下學校閒置空間變多,十二年國教政策中「高級中等教育法」規定,可撥空教室辦終身學習。或者社大可多透過與場地主責的校長,多方建立友善關係;比如藉著關心校長「昇等評比」。也就是我們在赴教育主管政府陳情反映需求前,如果跟校方合作,讓社大辦學事蹟成為校長昇評時加分因素的話,某些資源運用上或許能獲得實質改善的空間。
第二天早上楊理事長志彬分享「社會創新」學習案例,指出社造的新方向。其後由庭賢校長把「麥克風」(其實是訓練丹田發聲的單槍搖控器)交給在場每位參加者發言,一同發想社大的新方向。下午則由何培均到場分享竹山小鎮案例。這是一個在南投名為「天空的院子」的8年來民宿經營,也是吸引國內外年青人到竹山鎮「打工換宿」一起營造偏鄉的故事。也許很多人已經在公視,天下雜誌等看過67年次柏鈞創業的報導,但是聽聞到本人用PPT及短片介紹竹山鎮從人口減少沒落到後來有許多外地遊客願意去觀光,我們了解到許多「文創」是需要有更多與「在地產業」發生關係的情況下,在傳統中利用科技(融合竹藝,客家,數位手機Qcode等)創造宣傳平台跟機會時,也要回歸到實體的地方產業,才不會陷入流於僅商品化鼓勵消費的文創模式。
研習營兩天下來課程活動充實,最後的共同檢討中,有意見希望能保留一些空白時間去交流情誼。承此「鱷魚」李易昆理事提議會後可利用連絡交換讓有意願的社大「打工換宿」,可以由某有需要的社大任地主提供住宿,請外地社大工作人員來幫忙做事(護沙或場務營運支援)之後介紹走讀在地社區。這也是一種在協做中能玩能學也可以交換訊息聯絡情誼的方法。
擴大社大彼此間的連結也是本次研習營的目的之一,所以希望因各種因素不及共聚一堂參與的社大工作夥伴們,用「打工換宿」來擴展我們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