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均優學習論壇上課筆記: 「12 年國教與社區大學」篇
紀錄/林吉洋(全促會)
2014年的均優教育論壇今年在三峽的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自4/25週五開始,來自各地關心教育的朋友聚集在國家教育研究院,展開一連三天的分場討論。每一場都有非常精彩的對話與交流。 其中有一場格外引人注目,串連12年國教與社區大學資源對接的政策論壇,這種前瞻性的構思、讓學生走入社區、打破框架、混齡學習的教育理念,引發多種可能與討論,僅就個人參與印象為文是紀。
12 年國教與社區大學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副理事長謝國清在引言時提出要旨: 12年國教與社區大學資源對接的創意構想,讓新興的、非體制內教育的社區大學,反饋民間教育資源到體制內教育機構,同時讓學校教學可以更貼近土地、貼近社區的生活。
隨著少子化以及課程開放的大方向,中小學的師資與資源越來越不足以應付,學習課程多元化的發展,在這方面恰好區大學有充分多元的社區教育資源,足以彌補常規中小學教育當中資源不足的問題。
謝國清指出,例如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受制于場地與師資限制,通常是一根直笛教到底,然而社區大學往往有許多音樂課程的師資,例如古箏班、非洲鼓、各種樂器課程在社區大學比比皆是,藏富于民,足以彌補常規教育的資源不足,常規教育與社區大學接軌,不失為一種資源互補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消弭社區大學借用學校場地辦學時的緊張關係,達成雙贏。
社區大學轉化中產階級成為公民社會中流砥柱
聯合大學陳君山教授指出,社區大學具有社會運動的進步理想、非營利組織的網絡串連能力、成人教育的社會功能。社區大學將客觀化的套裝知識,透過社區大學的教育中介作用,轉化為主觀的知識,反饋到學習者本身的身心健全。
社區大學同時有傳承、考掘地方知識的作用,將之轉化為一種社區地方獨有的地方知識,進而投入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社區在地創新文化的文化資本。 社區大學因為非營利組織特性,在組織的串連能力上,不同於過去的補校、進修教育機構。
社區大學對台灣社會最大的貢獻,在於將經濟成長以來累積的中產階級,轉化為具有獨立思考、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的公民,對台灣社會轉型期的穩健進步,扮演重要角色。
建立體制內外學校的伙伴關係、打造地球的公民
政大教授同時身兼新莊社大校長的馮朝霖教授首先回顧黃武雄先生一段話:社區大學是台灣這塊土地,在世紀交會的夾縫中,集眾人之力灌溉出來的一朵奇葩。 社區大學讓我們的學習回到土地,貼近生活,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推動公民社會成長茁壯,培育出獨立思考的現代公民。這也是回應410教改運動以來的一個支流。
成人教育走向社區化、走到生態村、走到跟其他公部門、體制內學校成為伙伴關係,而不是體制與非體制的緊張關係。 馮教授認為,社區大學辦得好,但有可能一點差錯,重新招標就換人經營重新開始,這是很可惜的事情。社區大學推動全人化的教育,不只是要打造現代社會的公民,更應該是要打造地球的公民。
成就每一個孩子,豐富充實每一個生活
蘇柳村主任則是本場次最特別的一個講者,他現職同時擔任大安社大、金甌女中進修部的主任。他打趣的說,每次學校跟社區大學的教學作息出現矛盾,他的立場就變成夾心餅乾,非常尷尬。 蘇主任認為,社區大學的教學與12年國教目標不謀而合,因為社區大學已經在實踐差異化教學,而12年國教還在摸索。
社區大學能夠協助12年國教的主要功能有三: 一是提供服務學習機會,過去高中職學生的服務課程多是村里長那邊幫忙掃地,但是如果到社區大學,可以學習地方文史、實習社區導覽。二是技職證照考試或資格檢定輔導課程,例如古箏課在學校開不起,但是在社大早已是遍地開花。 三是將社區大學課程與活動融入學校,豐富教學內容。他以實例說明,在社區大學學習肚皮舞的國中小老師特別多,事實上社區大學提供多元活潑的修課內容,早已經是深入各地區學校的教師生活。
對高中職學校而言,與社區大學結合成伙伴關係,可以促使高中職學校社區化,同時協助高中職的辦學優良化,更能夠透過共同協作特色課程,協調學校與社區大學在場地使用上的摩擦。蘇主任以內湖社大為例,內湖社大與內湖高工的合作,幫助學校在課後輔導與多元語言學習上產生實際效益。
令人驚艷的是,金甌高中透過與大安社大的中介,將課程融入社區組織。例如應用外語科日文組的教學活動帶入青田社區的日式古建築,結合日文應用與社區導覽,這種活潑的教學方式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與老師、社大與社區組織,四方產生非常有趣的化學作用。
現在,在大安社大張伊貝的經營下,日文組的學生學習以日語操作社區文史導覽的模式獲得學校的肯定,開啟更多可能,目前金甌高中商業經營科的學生,也與師大夜市合作,讓學生在實務與生活化的課程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開放教育的邊界,讓學生擁有真實的能力
台大社會系的陳東升教授提到「開放教育」的願景,陳東升反思現在高等教育的邊界問題。因為現在高等教育的課程越來越開放,線上課程的普及化,也改變了高等教育。不少線上教育的品質更是以國際大師級的師資授課,在課程設計、學習方法更有彈性與靈活度。
陳東升教授以高等教育的變革為例,論述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擁有真實的能力,而不只是擁有文憑。教育核心價值的改變,正是社區大學核心的目的。 12年國教與社區大學結合,可以實現混齡教育,讓十七八歲跟七八十歲的一起學習,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曾經看過一個外配太太跟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啟發,產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混齡學習可以讓能力互補。
社區大學像是個青少年,九年國教則已經步入中老年
李秀鳳是國教署高中職組的組長,這次應邀參與論壇。她首先提到,社區大學16年,有點像是個躍躍欲試、想證明自己能力的青澀少年,而九年國教已經有四、五十年的經驗,現在12年國教的調整正是一個轉變的契機。
李秀鳳表示,自己曾在空中大學服務,正規教育的彈性不如空大,空大的彈性又不如推廣教育。過去高中職的推廣教育辦得不是很普遍。
現在國小學生的課程活化已經很有成績,會帶動國高中的逐漸改變。隨著少子化,高中職會有更多資源與空間與社區分享。
(本文未與各與談人核對,文責自負,聯絡郵箱:napcu15@napc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