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會,看見光 ── 第十六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
城市沙龍六「國民記憶庫.全民影像史」側記 文.黃麗惠
也許十五是月圓,但這十九凌晨的月依舊明亮,騎著單車,清風為伴,跟隨月亮的指引,來到集合地點,摸黑出發,一路南行,奔赴天明在台南成功大學舉辦的盛會──第十六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在地創新,教育對話)。
緊湊的論壇輪番接力,時間一忽兒來到晚餐後的城市沙龍場次六「國民記憶庫.全民影像史」──鐘碧娟老師主持,引言人:蘆荻社大盛媛主祕、蘆荻社大種子教師李麗卿講師、羅東社大黃麗惠學員、永和社大陳燕卿顧問。
相見歡是美好的開始,兩年前與蘆荻社大的二位在羅東社大公民素養週交會,互許邁向幸福學習的下一步,兩年後再聚首,感受到彼此的學習更添豐厚,以是在這場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的城市沙龍裡分享。
歐巴桑能夠調出什麼樣的生命頻率?盛媛主祕分享著:任何起點不嫌晚。歐巴桑是自信的一種自我調侃,不容小覷的是特質的堅持發揮,在推動課程的努力中,感受最大的是讓學習者體驗到學習的愉悅,進而朝向實踐,推己及人,培育種子教師也就刻不容緩,同時更是社大精神的發揮:讓學員們成為有行動力的公民,教學相長,得到鍛鍊與成長。
種子教師的自我心路歷程,從李麗卿講師的分享中感受,從不會電腦、拍照,到成為影像課程的講師,克服低學歷的自我設限,是生命善的轉動。從拍攝家庭的影像記錄開始,鼓勵參與公共議題,關心時事、攝錄街頭遊行,到這學期以勞工為本出發的社會關懷,從整個台灣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工族群的歷史,藉由勞動女性鏡頭中展現特有的勞動女性生命力,呈現平凡中的偉大,以及勞動歷程的歷史價值。
社大、講師、學員、大眾,藉由課程的推動,透過訪談、鏡頭分享,或暢談;或傾訴;或飛揚;或含蓄,實實在在的影像記錄,深刻在專注聆賞的每顆心上,傳達出每分堅持,是生命走過的痕跡,是用歲歲月月積累而成的智慧,「宜蘭阿媽生命故事」亦如是。
影像教育與性別教育為羅東社區大學的課程發展重點,去年(102)與文化部、縣史館推動的國民記憶庫計畫結合,進一步進行影像採集,共訪問四十位長者,收錄一百則宜蘭阿媽的影音記錄,有幸參與其中,訪談前、中、後的點滴,在這夜的「城市沙龍」發酵。
隨著阿媽的身影,大灶鍋蓋掀起的剎那,陣陣白煙袅袅升起,彷若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日午后,端著矮凳,圍坐稻埕,聽著阿媽的思想起……也許有些是老掉牙的古早古早,但何嘗細細聆聽阿媽生命的曾經交織,有多少是我們未及細探的深刻!
透過阿媽生命故事分享,看到來自不同成長背景:宜蘭、澎湖、馬祖、台中、浙江……的女性特質,經由相異的人生經驗,在相似的大環境裡,走出大歷史中看不見的小歷史,撐起一片天不可或缺的支柱,填補史冊未能完整的缺塊。
阿媽們藉由影像敘述,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往前看到更美風景,「微霞尚滿天」的自我期許,也讓我回頭看到家裡的宜蘭阿媽──我的母親,原來的自以為熟稔,卻不及百分之二十的知道,多少的衝撞,在靜靜的聆聽中,在來回的反覆裡,有著掙扎與輾轉,波濤洶湧後,開始學習沉澱,才能與過去的自己握手言和,進而領會擁有的樂不可言。
透過他人的故事,與自己的心對話;藉由社大的課程,給自己機會學習與成長,永和社大陳燕卿顧問,分享了「姊妹成長俱樂部」課程的設計與教學,這是個女人共同成長的團體,用愛對話,用謙卑傾聽,用鼓勵增加信心,用實際行動增進互信,用希望代替遲疑、擔憂與不確定,經由閱讀增加知識,學習不同的觀看角度,進而書寫自己的經驗,練習自我發聲,思考未來的路,腳步更肯定,於是成長。
影像記憶住曾經的風景,牽引投往心湖的那顆石頭;鏡頭外專注的心,藉由串連,泛起陣陣漣漪,所以感動,是故事中的真摯情意,是故事外的迴響回饋,是成長的一步一腳印。來自三所社大的引言人分享,感染台下來自全國的每位社大人,交流出共同的心動,「城市沙龍」將近尾聲,餘情不絕,綿延在每人心中。
一場活動的結束,是心動化為行動的開始。走出會場,屬於南方入夜後的清涼撲面而來,記憶曾經交會,不遠的前方──閃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