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又鄉土又青春-社會創新的實力領航者!
文/張琬珮
在大多數人生命的組成中,文化生活與經濟生產佔了絕大部分;但長久以來,經濟發展與鄉土、文化、環境、心靈學習的各種衝突,似乎日益嚴重,不得其解。而社區,正是迎面遭受這些衝擊的第一線,老齡化、貧窮、食安問題、環境汙染、氣候變遷等挑戰,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破碎、辛苦。社區大學作為社區協力與成人學習的中心,我們有責任和使命,來探索,甚至解決這些問題。
但是,要解決這些龐然巨獸般的問題談何容易呢!「社會創新」也許會是一項可以扼住怪獸要害的利器。
什麼是「社會創新」?在Phills Jr. 等人所合著的《Rediscovering Social Innovation》這樣解釋──「一個解決社會問題的新方案,它比現有的解決方法更有效果、效率及永續性。這個方案不僅為個人利益,而是為了整體社會創造價值」。
社會創新包含了兩項重點:這個新方法必須「具備社會關懷意識」,並得以在「經濟面上永續營運」──這也切中了我們這場論壇的兩項主題:「生活文創」與「地方經濟」。
在這場論壇中,我們看到台灣由北至南各區域,以及地方組織(社大)和平台組織(全促會),對於「生活文創」的思考和實踐:
板橋社大針對郊村三貂嶺進行文史盤點,並將藝術導入閒置舊空間,重新創造生活與藝術文化的相遇。
雲林山線社大以「前市後村」概念,捲動地方產學能量經營市集,讓年輕的文創設計師,與街區和農業碰撞出新火花。
屏南社大在恆春半島推廣「恆春民謠」,如今不論是小小孩兒或老人家,都能隨興彈奏月琴,隨口作詞唱曲,「民謠」這股半島心脈重新流淌在屏南子弟的記憶裡。
無論是屏南社大江校長融合猜謎、唱詞與現唱的精彩講說,傳遞出半島上民謠競演的熱鬧氛圍;或是板橋社大和雲林山線社大豐富的影片、照片資料,都可看出社區大學在台灣各地耕耘之深、用心之至,令人感動。
不過,具有問題意識,能與生活連結的文化盤點、創新設計僅是「社會創新」的第一步。論壇與談人台大社會系陳東升教授提到:「在地方經濟的經營上,有三個層次:支持在地經濟、參與在地經濟,最後是創造在地經濟。我們要自我檢視一下,屬於哪一種情況。」社大透由在地的文史梳理,萃取出地方核心精神與元素,進一步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後,下一步,該如何吸引更多資源的挹注,使創意成為長期經營的產業呢?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促會)在這場論壇裡,提出一項資源凝聚的創新做法,打造一個以社區型提案為主的「社區大學群眾募資平台」。在此平台網站上,布告各社大、社區的精采提案,開放廣大網友、公民以金錢實際贊助好構想!群眾募資平台就像國家的基礎建設,讓所有的願想有基礎、有可能,使貨暢財通,百工與各種事業可以蓬勃開展。
「我鼓勵我的學生們做他們想做的事,而且不是倚靠政府補助,要可以自己募集資源,自力更生!群眾募資就是現在廣受年輕人採用的資源募集方式。」陳東升教授肯定群眾募資方法,並且鼓勵社大應從已站穩腳步的文史考察更進一步,思考如何不依賴政府經費補助,逐步達到經費自主,並結合社會企業的思潮與做法,讓社大累積的深厚地方知識與能量,其效果得以發揮得更廣闊!
另一位與談人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主任吳盈慧也提到類似觀念,並說明社會發展重心已由農業時代、工業時代、資訊時代,現在逐步跨入以「社會創新」為主的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皆有其不同的生活情境、社會條件與需求期待。然而,我們在想「文創」時,經常把農業時代的生活想像、工業時代的經濟發展,資訊時代的議題倡議等,全部渾在一塊兒想,以至於抓不清目的與方向。
縱視社大經驗與論壇議題,除在地方議題之盤點,社大亦須掌握整體社會在社會創新、文創產業之脈動與走向。社大在地方之紮根經營與生活文創已有相當成果,而社會企業、青年創業則是社會新風潮。如何促成兩造的實質合作,使新創不讓社區感到突兀侵犯,而積累不使青年感到包袱沉重,將社大的在地累積與社企新創的議題包裝、傳播長才結合,是社區大學在推動下一階段「生活文創與在地經濟」時應當更深入思考的。
如雲林山線社大所倡議和實踐的,讓社區大學成為青年返鄉紮根連結者和補給站,協助青年融入地方社群,也向社區介紹青年的文化創意。
而從社區和生活裡揉出的行動構想,若能有文創人才協助議題包裝、視覺呈現,善用群眾募資平台作市場測試與廣告宣傳,不僅能得到實質的經費贊助,也能收成豐富的社會效益!
最後,我們應如吳盈慧主任所言:「鬆綁框架!」。無論在生活文創的發想,或商業模式、營運模式的創發上,都應該不間斷、不設限的勇於創新和實驗,關注社會動態及需求,並善用「群眾募資」作為尋求實驗基金和公民支持的基地。
如此,方能在快速變動的現代社會裡,持續創造生活文化與社會需求接軌的材料,也為地方的文創人才找到持續發揮的舞台,使深厚的在地文化,真正成為得以永續經營的生活文創在地產業。
如此,滿載芬芳鄉土與青春氣息的社區大學,將成為社會創新的浪潮裡,最具實力的出色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