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Fun的第二人生,成人學習的新典範
文/范珺涵
從第一所社大創立迄今已邁入18年了,而成人學習並非像正規教育ㄧ層層不斷的往上的學年制度,也沒有終止的時後,只有開始。而社區大學在這幾十年中匯集許多知識、生命經驗,而交疊出許多無限的可能,看到學習不只有單一樣態。在社大講師也可以是學員、志工,進而認同社大成為社大工作者。學員也可透過累積或某方面的經驗而成為講師,甚至轉為社大工作者,社大工作者亦可能成為講師或學員。不同角色不同角度,都在社大環境中滋養,看到學習的價值與成長。而此次17研討會邀請五位分享人,分享他們在社大學習的歷程、觸發、轉化及發展的歷程。透過內圈團體進行焦點對話,並請外圈參與者仔細聆聽並紀錄問題及意見,待內圈形成深度焦點對話後,開放外圈夥伴發言並決定流程及進行方式。
宜蘭社大鄧敏宏資深學員,分享他在社大十年的轉變及找到生命中的使命感。剛畢業的敏宏就踏入宜蘭社大成為工作人員,一路上從剛畢業25歲的社會新鮮人慢慢在社大當中看到不一樣的道路,進而將公民教育成為一種志業。在社大有許多人與人接觸與溝通的機會,而「誠」是社區工作的源頭。敏宏以學員、講師、工作者的身分,找到不一樣的野放人生,人生也跟著社大一同成長。
新莊社大的陳泌鍇資深學員,從88年開始就進入新莊社大,開始了一系列學習計畫,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中,學習、生活、工作三者環環相扣,並期許將社大累積的能量經驗,繼續釋放出去,提供學習角度的建議,共同發展新莊社大的未來發展及願景。
北門社大的王豔雪、黃琪晏資深學員,對於拼布的興趣及學習,從學員到班代。過程中為了讓課程能繼續下去,逐步轉型成社團課程,成為副社長、社長,以及漸漸轉為教學者的身份。一路上讓他們凝聚了一群人、思考課程如何公共化並持續的ㄧ路陪伴,而正是有別正規教育體制下的學習。非線性的發展,是有更多元想像及發展的可能性。
另外值得佩服的是兩個資深級的學員蘆荻社大的豆花阿嬤(吳秋籬)以及遠從屏南社大的陳英阿嬤。她們年紀都已古稀、仗朝之年仍不斷學習,一個透過學習英文,拉近跟孫子的關係,更幫助外籍勞工及年長者的雙方誤解。另一個雖然未識字,但確能記得一百多首的恆春民謠轉為自己生命的經驗,將快樂分享給現場所有人。
社大野Fun了每個成人的第二個人生,感受因學習的轉變、視野更加寬廣、得以分享與協助它人,發現生命中的價值與喜悅。這場也是專屬於社大人的論壇,沒有專家學者,只有豐收的學習喜悅以及人生經驗的分享,也是社大的小確幸。而在過程中更能感受到除了現場分享者踏入社大的成長、轉化外,更看到許多背後默默支持的社大伙伴、講師及學員,相信這也是對於現場的資深學員們很大的鼓勵及陪伴。這次很難得將所有社大齊聚一堂,讓每個人、甚至團隊都有舞台被看到和交流。
而歡迎所有社大的朋友們,可以邀請身旁的朋友,一同加入社大的大家庭,社大的門永遠都在那裡,為所有人敞開,只要充滿學習的熱忱,人人皆可是好野的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