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園圃2.0-食農臺北民間政策建言】新聞稿105/1/27
「60分的臺北市田園城市,市民來督促」
今日上午在臺北市政府市民廣場,由民間團體、社區工作者、市民所組成的「都市農耕網」,召開記者會,回顧臺北市政府去年度(104年)田園城市政策,提出建議與應精進訴求。
103年柯P當選臺北市市長後,兌現競選承諾的「田園城市」政策,並於上任後交付工務局公園處主政召集各局處盤點閒置空間,也擬定相關計畫推廣與操作,民間團體也相當肯定市府團隊的承諾與努力。但若以監督與協力的角度,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揚志彬秘書長認為臺北市田園 城市政策推動僅60分的程度。從政策高度與價值應從『農耕』、『食物』、『環境』、『分享』四個內涵層面進行探討。
臺北市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陳彥良府外召集人表示,自去年起,北市的都市農園遍地開花,KPI成效提升,但表面的建設與數據未能反映田園城市的核心價值。參考首爾、西雅圖等各城市推動都市農耕議題,皆有專責的單位,以及充份讓市民共同參與。而在臺北市田園城市實踐體系的過程中,民間相較走得比政府前面,市府應與民間團體共同成長與努力,發揮1+1>2的成果。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葉采靈表示:「政策的推動,教育是重要關鍵」,且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賴曉芬秘書長也現場呼籲,小田園計畫不單只是教學生們種菜,更應談低碳、減少廢棄物、減少排放的食農教育意涵,進行師資整合培訓。而臺北客家農園林朝棟老師表示食農校育並不難,只要走到戶外、實際行動,就可以將城市美好的綠地做為環境教育的場所。參與水水環境青少年志工團隊的高中生分享:「以前對於農耕的認知,只是課本上的紙上談兵,在雙腳踏上泥土後,從耕作中體會到生命的脈動」。台北市作為首善之都,對於田園城市的想像與高度不應該被侷限,荒野保護協會-臺北分會張菁砡分會長認為:「生態城市不是只有綠美化。田園城市是個城市轉型的機會,讓我們思考生態的價值。我們願走在政府的前端,但是政府要開啟大門,與人民互動」。
最後都市農耕網參與者劉哲瑋呼籲:「市府若願意落實民眾參與的精神,應從3月開始邀請市民辦理田園政策願景活動討論並共同預算編列。在公開、透明化的過程當中,由市府於民眾共同討論。」
綜合各團體的聲音「都市農耕網」發言人陳沅蓀提出兩大訴求:
第一,「成立專案辦公室或統籌單位」,有效整合市政府的資源,同時與民間定期開會討論。
第二,「開放田園城市的預算,讓市民參與」,於今年三月前舉辦 106 預決算共識工作坊,公開相關訊息。
最後,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的林邦文副理市長認為,過去社會風氣對於柯P田園城市政策的批判實在太「友善」了,市民應該要好好監督各局處官員,別亂花這七千多萬的預算,讓政府作些粉飾門面的政策。「都市農耕網」社群夥伴也呼籲臺北市政府對於民間食農‧臺北政策建言能做出友善的回應以及做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