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社大的M型微笑指數
文:林玲蓉(第一社區大學講師)
今年金玉主任以圖像來帶領個案書寫與討論,發現這次在書寫時又有不同的體悟與切入點,從自己畫出簡單的線條與M形的轉折,每次的轉折除了代表自己在課程上的調整與變化,似乎也代表自己與社大的連結越來越緊密,而在最終點出現了一個微笑。
回想初衷,來到社大投課完全是想藉由社區大學平台將自己所學所能與學員分享,並能帶領學員們參與公共事務並從中獲得公民參與的意識覺醒,但這一路走來,參與活動的學員似乎就是那幾個固定班底,雖然活動每場精彩與收穫滿滿,我也著實感受到參與者的生命歷程轉變與收穫,但事實上,每場活動與學員們的參與動機,似乎在連結上還是少了些什麼,而自己似乎覺得還可以做點什麼,在摸索中漸漸有了雛型(如下圖)。在社大老師與工作人員、學員三者之間的關係,也是緊緊相繫缺一不可。
如上圖所示,講師與工作人員之間,如建立夥伴關係的情誼,必能在社大達到魚幫水水幫魚的境界,就我個人經驗中,在一開始與社大建立關係的摸索過程中是陌生的,圖像第一個轉折點,讓我想起我是如何和社大工作人員開始熟悉起來的媒介是-政旭的笑容,拉近我與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一次二次的像朋友般地打招呼,打破了在社大辦公室裏的那條模糊的界線(社大老師的身分),也因此慢慢了解到社大工作人員,每人必須乘載如此龐大的工作份量而遺忘了臉上的笑容,造成誤解-沒事別往辦公室去,後來因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和工作人員接觸,才發現他們把時間都給了社大,每天有處理不完的事,關於學員、老師、公務單位的相關業務。
從一開始是社大老師角色,每次的上課與下課的模式慢慢轉換成社大夥伴關係的連結,這過程應該也是慢慢地從「參與活動過程」之中建立而成的,因為參加活動與工作人員頻繁的接觸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與工作人員慢慢地變成朋友(當你把對方視為朋友時,你的行為和想法也就改變,把對方當成朋友般的對待),而當自己把自己認定與社大成為夥伴關係的角色時,在重新看待社大的一切時,就會變得不一樣,也更能從社大的角度與立場來配合。
就我個人而言,二十幾年的職場經驗裡,不斷的磨練專業與經驗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我更清楚自己在社會角色的定位,選擇當老師,回歸單純的教學與分享、學習關係,而在社大這幾年讓我從新思考「教學」這件事,身為社大老師的角色,不只是教還要學習,將所學的專業與經驗來轉化傳遞公民參與的學習方式,與學員共同營造共學的場域,一起關懷社會議題落實社會公民。
圖像的90度角是代表課程規畫與調整,從課程規劃者的立場,轉向學習者,如何讓同學在每個學期能以循環漸進的方式,除了塗鴉,分享彼此生活種種與內心的想法、觀念。
圖像第二個M形轉折點,我與社大工作人員的關係變成朋友,可以互相支援扶持,可以一同參與活動,一起完成想做的計畫,在這活動過程裡,有苦有樂在其中,而我們可以隨時拿來淘侃發生過的點點滴滴,然後大笑,就像朋友般共同經驗生命中的彼此。
每個轉角都在經驗不同「愛」的課題,最後線條回到笑容裡,就是我對社大的感受,社大的成員們,來自不同家庭背景並各盡其職,遇到突發狀況時,總能分工合作把事件處理到完善,有時同事之間彼此有了衝突,也能各自體諒,並以社大的角度來考量,社區大學的學習場域,吸引這群對社會關注的人,並在學習中認識自己與家鄉的連結,並持續經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