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素真
吳豐博,人看起來平平實實,講起話來簡單、不拖泥帶水,是永和社大最早取得第二階段證書的學員。目前已修完114個學分,幾個學期下來,接觸的班級 有三十幾班,大約和五六百人成了同學。畢業後,他說,就可以「當學校的樣版」、「隨傳隨到的義工」。吳豐博在公家機關服務,公務員生涯已進入第十七年。他 曾在空大讀了四年,由於期中、期末考壓力大,後來放棄了,中間空了七年,學唱歌、跳舞、畫畫、樂器。因為上下班時間固定,小孩也長大,社大又離家不到十分 鐘的路程,加上發現社大講師親和力夠、學員相處融洽──「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他進入永和社大。對社大如數家珍談到社大的課程,吳豐博如數家珍。 「第一學期自然科學開了十三門,第二學期十二門….;人文學的課第一學期開了十一門,第二學期七門,第三學期有九門….;社會科學的課第一學期六門,第二 學期七門,第三學期剩四門,很恐怖,不趕快修,很多課就消失不見了….」「第二學期有二十一門課沒開成!」一開始到社大修課,吳豐博就照著階段規劃好了。 「像爬山一樣嘛,從起點到終點,總有個目標。」但是,「第一學期後碰到921地震,那時我就有危機意識,如果地震發生在台北呢?如果中途停辦,那我就不能 讀了!」同樣地,後來發生金介壽議員建議遷校風波,也叫他擔心好一陣子。「沒上這個課,就沒有這個機會」
有人見吳豐博幾乎天天都有課,問他:「你不是像夜校生嗎?」他想了想,也是啊,不過夜校生可沒這麼多選擇! 既然每種類型的課都上過,什麼課印象最深 刻?「手語課!」不太用形容詞的吳豐博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這門課。他說,沒想到上課的劉秋薰老師本身是聾人,既聽不到也說不出話,竟然有辦法教到學員學 會手語。「期末全班三十幾人只有我一個男生,送禮獻花都由我代表,還應同學要求表演一段猛男鋼管秀!」吳豐博神情略帶羞赧。最具挑戰性的課程呢?周悅如老 師的「聽音樂」。「每個人學期末要做三十分鐘的報告,要找一段戲劇或樂曲,介紹作者生平事蹟及樂曲本身在描述什麼等,很多人害怕交不出作業。」「聽說現在 改為三人一組了,當時我單兵作戰,還找了音樂系的親戚惡補。還好,也過關了!」吳豐博認為在社大每一門課投入就有收穫,「像『表演訓練』,要自己寫稿寫劇 本、上舞台表演,平時生活中那裏要寫劇本打草稿?但這就是對個人的一種突破,沒上這個課,就沒有這個機會啊!」最喜歡社大的「人」吳豐博說,最喜歡社大的 部份,是「人」,包括同學、老師、學校相關的人。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喜歡學習的人也不會有素質差的,「像流氓根本不會來,上酒家都來不及了」。他提到, 「如何正確助人」的課,學員都有想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心,人的氣量氣度就會不一樣。「辦桌與送禮物給福和國中的小朋友,都很成功,也沒有人不肯帶菜來和 大家分享,送小禮物也超過預期的份數,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大家都認同,也不吝惜啊。」教授「台灣史」的吳密察,讓吳豐博覺得可以更認識台灣,「領域都開闊 了!」蔡錦榮的「現代歐洲的政治經濟發展」,則是讓他「腦筋更開竅了!」還有張英磊的「法律與生活」,談到「法律不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觀念講得很清楚。 一位位的講師,「好像找到了顧問,隨時都可以請教問題」。腦中有許多好點子說起社大遭遇的困難,吳豐博突然變得話多,原來,他腦中有許多好點子。他說,可 以找出以學員或家人為主的商家來加盟社大,加盟店提供給學員折扣優待,校方鼓勵學員前去消費,甚至可以擴大涵蓋福和國中師生,一來與福和國中關係也可以改 善,二來,加盟店就是現成的宣傳點,據點多了,學員福利就更多,人數自然也會增加,經費困難就可以解決了。
對通識教育理念,吳豐博很贊同:「沒有學術課,就變成補習班了!」只是,要怎麼讓學術課可以開成,吳豐博建議透過技巧的問卷做市場調查。課程的選擇先量多 再求質精,到時尖銳的課都可以放進來。其他像以電腦告示牌通告、意見廣泛蒐集、畢業校友聯誼…,他都有想像。就是喜歡當學生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慾望,什麼 課程都去學、去接觸?吳豐博露出一個可愛的笑容:「就是喜歡當學生啊!」「以前讀書機會也有,但只想混一口飯吃。現在讀書,真正的目的,是要增加知識。知 識有限,做出的事就有限度。像愚公移山,就是沒有知識啊,只想依賴子孫的心態太不切實際了。現在科學發達,我們可以用很多方式解決問題。學到的東西越多, 做起事來自然就方便順手。「我喜歡當學生,喜歡聽,喜歡看戲,上課時可以給老師打分數,看新手老師有沒有進步,看學生們的轉變,學習是一切快樂的泉源…. 「就像練功的人吸收靈氣,我只要從每位老師身上吸取他們十分之一的功力,日積月累,功力就很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