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習型城鄉點亮「一百個鄉鎮區市」的活力】
楊志彬│社大全促會秘書長
「學習型城市」應該是個有力的概念,但很容易被庸俗化解釋為生活環境中擁有豐沛學習資源讓人高高興興容易學習。因此,學習型城市成果展中只看到熱熱鬧鬧的學習成果展演發表,便不足為奇。學習型城市首先應解放學習的觀念、形式與內容,在生活之中,人群聚集處,生活的議題帶來問題意識,便是學習的切入點。學習設計者在生活表層的需求、真實的問題以及人民的能力開展之間設計方案與行動,透過學習網絡讓人在社群的支持之中,發展自己並解決集體的困境。如果我們看不到生活脈絡中的學習,便無法瞭解學習如何由個人到社群如何發生,多元社群的多樣化學習行動如何一點一滴改變城市的生活、文化、社會、經濟與政治。學習型城市做為有力的概念,其力量源自於社群共學的方法論先讓人民有機會翻轉自身的處境,在生活中當主人,再當城市的主人。
過去五年教育部浩浩大大在全國推動「學習型城市」,五年下來,很遺憾地讓人強烈地感受這個政策推動結果的空洞與虛弱。因為太強調與國際連結的指標,以至於當縣市政府不願投入的時候,便無力解決思想與行動上的僵局,很多活動形同空轉。另一方面將原本應該全力以赴的生活連結路徑抽象化思考的結果,也失去了在細瑣處與人民站在一起豐富行動策略的機會,使得脈絡中的意義感受性非常空洞。
日本有非常多河川改造帶動城鄉發展的長期經驗可以做為「學習型城鄉」的範例。以全促會即將出版的三島市源兵衛川改造案例而言,25年前的源兵衛川是條臭水溝,一度要被加蓋處理掉。居民想要重新恢復源兵衛川的活力,但是沒有人一開始便知道該怎麼做,沒有一個居民是河川整治的專家。三島市民自發組成調查團、河川清潔隊、梅花藻復育志工、義務環境教育、生活美學創造、組織小型座談、河川導覽......等等活動。透過各式各樣的調查、座談與學習行動,共同摸索守護河川的方法。25年下來,他們真真實實成為源兵衛川的主人。源兵衛川流域有60幾處的據點被居民認養,敏感生態物種及其棲地都有專人25年如一日的維護保育。環境教育、文化創造、習俗慶典豐富了整個城市與河川的關係,其實質內容正也是生活中不間斷的跨代學習,讓整個城市成為一個親水懂水以河川為驕傲的永續城市。
25年歷程讓三島市的水景變得非常有魅力,看著這條悠悠流過城鎮中心的源兵衛川想必會讓很多人有所啟發與感動。因此這個十二萬人的城市如今一年有700萬遊客,其中有四百萬是回流客,各地的人造訪三島市就是為了親近這條短短的源兵衛川。而學習型城市總是不斷長出新經驗。去年我們重訪三島市時,他們宣告正要啟動另一條規模更大的御殿川再生計畫。為了準備啟動,居民已經自發性進行了兩年的河川調查。源兵衛川的案例由河川再造到地域再生到地方上的元氣再造。人與環境的精神文化在過程中同時經歷改變,呈現生氣勃勃的特質。學習型城市的政策目標便是該引領、發展城市生活中這種生氣勃勃的力量。
如果可以像三島市民那樣務實前進不尚虛工,以25年時間點亮一整個城市的熱情與信心,而人民的社會網絡可以一直累積成長,這該多有力量。未來的學習型城市政策需要重新檢討,訂定一個比較接地氣的目標。我建議,學習型城市重新更名為「學習型城鄉」,將施作重心放在比較小的鄉鎮區市的行政層級。因為各式學習社群的力量輻楱在規模比較小的鄉鎮區市生活圈更容易感受到其中引動的變化。
「學習型城鄉」不妨以「點亮一百個鄉鎮區市」為願景。以發展在地學習型社群網絡為策略主軸,在方法論上對民眾的學習型組織活力與其在地脈絡有更深切的體認。而在這個時間點提出學習型城鄉的轉型對於社大特別有意義。今年是社大20年,我們思考跨入下一個20年的社大2.0,也正包含了「城鄉是一整個學校」的反省。在過去五年我們看到以大學引領型的網絡平台,也看到區公所引領的平台組織,但那麼多社大參與其中,只有少數縣市短暫建立了以社大為主要引領機制的平台,就算設立了社大平台組織,也沒有決策權與話語權,組織能量非常脆弱。期待在下一階段,我們形成「點亮一百個鄉鎮區市」的學習型城鄉政策願景。在這樣的願景中,全國87所社區大學在學習論述、在地組織等面向,發揮更深刻的影響力。
●完整閱讀本期通訊詳見附件
- 以學習型城鄉點亮「一百個鄉鎮區市」的活力
- 全促會社大發展戰略分析座談二──社大與學習型城市座談
- 社大海報展花絮-潭雅神社大、新營社大
- 社大20周年特展-做伙學習,翻轉地方:高雄場系列活動
- 開幕演出──傳統與現代的交會
- 作伙論壇──讓我們一同想像
- 社大20周年的行銷與宣傳
- 揪團來學習 學習力量大: 社大20包場招待
- 開學了,來上課囉!
- 做伙來看社大好影片!
- 社大二十,名人帶你來散步
- 做伙為社大20歲生日歡慶!
- 青農創新方案-08/31期初交流會
- 青農分區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