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談學術課程之萎縮
文/張美鳳 2009.1218
文/張美鳳
張美鳳宜蘭社大校長在「社區大學實務工作者的檢討」一文中指出實務遭遇的難題之一是:「課程比重的走樣」,張校長提到學術課程的萎縮幾乎是各社大共同的問 題。宜蘭社大的學術課程選課人次從89學年以來節節下降,看!數字怎麼說:38%→31%→18%,彷彿台灣的股市,一路下滑。反之,藝能性課程則一路上 漲。針對這樣的現象校方也採取了一些挽救措施,例如降低學術課程的開課門檻,甚至某些特殊的課程免收學分費,但效果非常有限!上學期要求選課學員至少參加 一次專題講座。這學期開始強制學員參與公共論壇,效果如何則有待評估。
為什麼大家對學術課程興趣缺缺?為什麼選課人次逐期下降?為什麼學員捨「學術」就「藝能」?原因或許不祇一端,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探討,筆者不敢妄下斷 語。但是,除了強制性的補強措施之外,能不能就課程本身來吸引學員?筆者不揣淺陋,願意從以下三個面向加以探討:一、舊經驗的束縛--筆者猜想,會不會學 員在過去體制內不愉快的學習經驗影響了在社大的選課行為?誠如黃武雄教授所言,學校教育傳播的是套裝知識,學習過程中個人的經驗被抽離,教與學沒有互動,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就業賺錢,在這樣的目標之下,學習的樂趣幾乎蕩然無存!這樣的經驗深植人心,有多少人會在白天工作之餘或退休之後再去啃那些冷硬的東 西?二、課程設計不良--如果「學術」課程總是那麼艱澀難懂,如果它無法和日常的生活經驗交流,如果它還是刻板無趣,那麼,「學術」課程當然令人望而卻步。
學員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