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右至左為林朝成理事長、顧忠華創會理事長、彭曉芸主編、高茹萍秘書長
大陸廣州《時代週報》評論部主編彭曉芸,因著想寫一本大陸方面有關公民社會的書籍而來到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參訪,擁有沈靜氣質的彭曉芸,提出許多對台灣社 區大學的好奇與疑問,其中不乏目前社區大學所關注的重要議題,在與全促會理事長林朝成、副理事長蔡素貞、創會理事長顧忠華,以及秘書長高茹萍一個多小時的 交流中,相信對彼此而言,都是一場充滿收穫的對談。
顧忠華首先簡單地向彭曉芸說明社大的創立源由,接著由高茹萍介紹全促會目前的工作概況,至於在地社大的介紹則分別由林朝成與蔡素貞,一南一北的社大負責人 加以陳述。林朝成表示,台南社大的辦學理念是「幸福」二字,聽到這樣的詞彙,讓彭曉芸忍不住笑了起來。林朝成認為,生命不是孤島,而是一種互相支持、分享 的歷程,而學習、成長、參與公共事務、與在地結合,這些都是創造幸福感的來源。公民社會應該是具有草根及自發性的,就像台南社大的莊勝凱,因為參與了自然 環境學程,從此以攝影的方式關心自身所處環境,對社會也產生了影響力。松山社大則是一所都會型社大,成立八年以來,一直著力於公民參與及社會運動上,在 「地方學」的發展上也累積了不少成果,從早期的文史研究,到現在發展出健康活動、社區營造、環境生態守護…等不同的地方學樣貌,松山社大正在參與著型塑台 灣多元文化社會的歷程。
最後彭曉芸則針對社區大學提出了幾項問題,包括:運作方式、經費來源、學員組成、學員到社大學習的動力、社大是否有學歷或學分證明、師資的來源,以及社大 發展十三年來最大的障礙為何?其中很多都是社大目前所關注且尚待解決的重要議題。誠如彭曉芸的發現,她提起「參與性」似乎是台灣社大辦學很重要的一個元 素,是否能找到兼顧理想與現實的切入口,應是社區大學尋夢歷險能否順利圓夢的關鍵要素。 黃藍瑩/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