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宗瑞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與通識教育學會將於本年六月二十二日在清華大學教育館聯合主辦一場社區大學與大學通識教育的交流研討會,此次活動並由清華大學通 識教育中心與青草湖及香山社區大學共同承辦。此一會議開啟了社區大學與大學通識教育的首度對話,對應於目前時空環境而言,交流意義十分重大。從大學的體系 以觀,通識教育的推廣從台大前校長虞兆中開始提倡以來已歷經二十載。至今,通識教育觀念的紮根與推廣工作在大學中多少已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諱言,仍有 許多問題亟待探索與克服。這些問題概可分為理念的多元分歧以及教育實踐上諸多障礙等等。不只如此,最近幾年由於全球化的壓力,整個台灣大學教育體系又面臨 了更重大的轉型挑戰,創造力與卓越為名的自我要求寖寖乎又有超越倡導通識教育的趨勢。但揆其本末,通識教育的落實仍應是提振目前大學水準與扭轉大學弊病的 重要良方,不此之圖,創造力的呼籲與企望將不免有蹈空之感。另外從社區大學角度視之,要求高等知識下放與批判大學教育工具取向原為社區大學創校理想的主要 論述內容。細察近年各社區大學開課內容,多數包含了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社區參與、以及生活藝能等五大類,此一方向實與通識教育的主旨相符。全國社 區大學經過四年的發展,雖已迅速擴張近四十所,但是各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相對於生活藝能與社團課程卻也呈現了相對的萎縮狀態。
此一現象說明了社區大學理想冀在本地政經社的土壤上紮根工作仍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在這充滿挑戰、轉型與危機的時刻裡,一般正規大學與社區大學選擇了通識 教育作為對話的議題是深具啟發意義的。廣義而言,一般大學〈大學部〉與社區大學的教育應該都屬於通識教育,互相交流與對話表面看來似乎是十分容易的,或者 是多餘的。然而,兩者間實際上也存在著相當的差異,不可不辨。從其差異性以觀,兩者間的交流與互補又確係有其必要的。概言之,台灣一般大學仍以專業〈系〉 知識為主,通識教育因而祇成輔助課程的地位。而一般大學通識教育的設計事實上也是以學科分類為思考基礎。相反地,社區大學並無固定學員,學程設計只有在部 分社區大學中才能有限度地施行,許多課程被迫只能就單門而設計之。因此社區大學如何在一門課中融入通識教育內涵就成為行政人員與社大教師的重大挑戰。也就 是說,社區大學通識教育的設計必須以教學情境作為基礎,與一般大學主要以學科分類作為基礎有別。而社區大學此一情境係由行政人員、教師與學員三方面共同對 話而發展出來的。另外,就師生關係而言,一般大學學生因為社會經驗生疏以及聯考的長期壓力下,使得師生的單方面傳授成為大學教學的刻板印象。反之,社區大 學學員則多具社會經驗,因此師生相互學習或角色互換就潛藏著相當的可能性。正如上述,兩者間所存在的差異正好提供了雙方相互借鏡的可能空間。
社區大學對正規大學而言,提供了學術反思與社會實踐的某種試驗場域;相對地,大學的學術理論又復提供了社區大學在地性反省的參考基礎。在彼我相互含攝與參 照的過程中,期待激發出一些可能的發展空間,這是本次會議的宗旨所在。本次研討會中,計有專題演講及專題研討兩部分。在專題演講部分,邀請了黃俊傑與黃武 雄教授分別主講大學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的教育理念;另外請朱健民及沈宗瑞教授主講大學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的教育實踐。在專題研討部分則分成師資養成、課程 設計發展和教與學三方面,分別請楊志斌、齊力、周聖心、陳舜芬王俊秀,蕭銘芚主持引言。這六位皆是分別在大學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相關領域有長期參與經驗的 專家學者。我們期待他們能在會中與來自社區大學與大學通識教育的與會者共同探討切磋相關的議題。這次會議是兩類大學的第一次接觸,彼此相互了解與探索可能 的空間對雙方的未來前景更是十分重要的。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雙重壓力下,未來社區大學的自我目標是自我超越與永續經營,對於正規大學而言,其目標則是提昇 國際競爭力與激發創造力。而我們也深切體認到通識教育的健全發展正是雙方所賴以達成其自我目標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次會議主題聚焦於此,正是基於這樣的體 認。最後,我們預祝研討會順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