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孝信
反戰運動的教育意義作者」林孝信/『全促會』常務理事正當社大運動為法制化及地方政府刪減社大預算而費盡心思﹔也正當台灣社會為加入WTO引發的各 種問題及其他經濟困境而焦慮之際﹔在更廣泛的世界社會上,人們注意的焦點卻集中在一件更重大而迫切的事件:美國正積極準備攻打伊拉克。
一場大戰已迫在眼前。這引起世界各國人民極大的不安與抗議。還有人更擔心這場戰爭會不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全球各種反對以戰爭方法解決國際爭端的簽名連署、示威遊行、媒體評論、等等活動此起彼落。一場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的社會運動,在世界各地正迅速地開展起來。
三十多年前也曾出現過一場類似的全球性反戰和平運動:反對美國侵略越南。當時美國以反共為名,派遣大軍攻打越南,使用了除原子武器之外所有最殘忍,最具殺 傷力的各種高科技武器,造成大量慘絕人寰的殺戮與環境生態的破壞。當美軍這些慘無人道的屠殺破壞陸續地被媒體報導出來,一場波瀾壯觀的全球反戰社會運動於 焉出現。
社會運動不只是爭取弱勢者權益、促進社會福利與公益的活動,它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在運動過程中,學院的套裝知識很容易被解構。一些過去人們居之不疑 的觀念受到挑戰,不受注意的地方引起關切,習以為常的分析方式出現漏洞。社會大眾因社會運動而學習到弱勢者的不公正處境,以及社會體制的不合理性;參與社 會運動者更透過親身的體驗而對社會機制的運作、友誼與團結的可貴以及理念的堅持有了一般書本學不到的理解。反戰運動正是一種具有這種教育意義的社會運動。 當年的反越戰便曾激發人們思考:一向聲稱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美國為甚麼會用慘絕人圜的武器來對付弱小國家的平民?更深入地考察,美國社會是不是出了問題 才會導致美國政府向外動武?因此,隨著反戰運動的發展,人們開始探討美國社會體系的本質,發現資本主義社會體制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從而歐美國家出現各種 其他社會運動,如社區運動,勞工運動,環保及綠色運動,知識份子的自省運動,等等。一個全球性的改造社會浪潮蓬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