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蕙梅
第三場全國社大教師研習會即將在新竹舉行,這次的主辦單位是由青草湖社區大學與香山社區大學共同籌畫與執行。這次教師研習會的議題設定已於十月份在宜蘭所 舉辦的第一場教師研習會時初步敲定為「婦女議題」、「電腦與網路」以及「民間藝術」等三大議題。其中由蘆荻社大來設計與呈現「婦女/兩性議程」;由青草湖 社大設計與呈現「電腦與網路議程」;由香山社區大學設計與呈現「民間文化藝術議程」。香山社大在面對民間文化藝術的多樣化議題,曾經非常苦惱要從哪一領域 切入才能找到一個可以聚焦的論點,提供給大家進行討論。因此,在經過本校教師們的討論後,將針對本校民間藝術課程領域中普遍的現象,進行該次研習會民間藝 術議題的討論。
本校有許多民間藝術的師資大多來自於民間「師徒制」出身的「師傅」。但在談論到這個議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將我們所思考的面向拉到社大創立之初,由黃武雄老 師所提出的三大課程架構之一的「生活藝能」課程領域的層面來探討,才能了解我們為何要探討這個議題的真正意義。回顧社大這幾年的發展,我們時常可以在任何 書面、各類研討會與座談會中感覺到許多社大人對於「學術課程與社團課程開不成」與「開設大量生活藝能課程」的那一種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時常將社大人帶到 「市場型」與「理念型」的辦校迷思之中,也時常讓我們體認到在強調「知識解放」的社區大學中,「生活藝能」課程領域特別被刻意「邊緣化」處理的困境中,以 驗明證身,其做法甚至低調的減少這類課程開設的科目數、低調的被其他二大領域課程﹙學術與社區社團 ﹚的概念扭曲變形,好像以為這樣的課程設計與安排就是符合「理念型社區大學」,或者可以避免和一般的社教團體的定位產生混淆?社區大學辦校的論定,最關鍵 的因素並不在於開設生活藝能課程科目數的多寡,而是鮮少人注意與深化「生活藝能」課程領域所傳達的民間文化的豐富性與邏輯性,並思考要如何將這樣的豐富性 與邏輯性表現在「生活藝能」課程領域的教案設計與教材教法上?另一方面,「生活藝能」課程領域的師資來源,大多是來自民間文化藝術的系統:拜師學藝的師徒 體系、民間團體、具有公信力團體認證之個人等,其中又以拜師學藝出身的「師傅」為主。後二者可能已經發展出一套自成系統的教學模式與認證方法,而前者則往 往是透過「口耳相傳」或謂「口授心傳」的師徒制中學習一技之長,「師」與「徒」之間的技藝授受方式,是用「時間」、「雜役」、「權威」、「口耳相傳」、 「獨門密技」等概念與做法維繫師徒的傳承關係。然而以目前「民間文化藝術」的環境觀之,我們也了解到「民間文化藝術」在商業機密、私相傳授獨門配方與技法 等的學習體系中,承受極大的「傳承」壓力與困境,尤其是「後繼無人」的窘境,時常使這些民間「師傅」感到相當的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