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捷隆
社大辦學的理念與堅持宜蘭社大校長 張捷隆這幾天相信各社大都忙著整理資料向教育部提出年度的「補助與獎勵」申請案,教育部補助的「大餅」就那麼「小小的」一塊,今年又是「搶食者眾」,大家 都得挖空心思,在規定的「十頁」限度裡,發揮創意、展現文采,理想與現實兼顧、腦汁與鍵盤齊飛,務期說服並感動審查委員,希望在「小小的一塊」中,給個 「大大的比例」。補助案的第一個表格,就要填各社大的「辦學理念」,好像聯考的作文題目,大概不會有社大說:多開些賺錢的課程、好讓社大可以永續經營!要 談社大的「辦學理念」,是不是應該先想想:社大的經營者以及工作同仁基本的「教育理念」是什麼?「教育理念」其實也不是深不可探或遙不可及,每個人都在被 別人教育、每個人也都在教育別人,所以販夫走卒都可以有「教育理念」,婆婆媽媽也都有一套教育經。教育理念其實都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能夠落實到生活當中 的,才是有用的教育理念。禮失求諸野,教育理念也存在市集的生活裡。去年從中國來台灣造成一陣熱潮的23歲唐氏症指揮家「舟舟」,從他母親接受記者訪談的 對話中也可以看到最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舟舟」母親的理念可以歸納成三點:第一,「家人支持、從不否定舟舟」:不在乎他失去的,要肯定他所擁有的。社區大學許多學員過去喪失了上大學的「機 會」,但並不表示喪失了「學習能力」,更不表示從此就不再有機會學習。社區大學要提供多元學習的平台,相信每個個體的發展都可以是多元的,許多人在社區大 學才發覺有機會學習那麼多不同的東西、也有能力可以學習這麼多東西。第二,「盡力營造愉悅的情境與氣氛」:學習固然必須有辛苦的一面,但是教育可不能製造 痛苦,這些年大家都在喊:要創造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什麼是快樂的學習環境?來社區大學就可以看到啦!第三,「幫助舟舟有自信面對未來」:教育不是要抓到 機會就「打擊」學生的信心,社區大學的課堂強調師生的互動與共學,擔心「沒有能力學習」的陰霾他會因此一掃而空,每一個生命都有燦爛的一面:像侏儸紀公園 那一隻被擠壓在一塊琥珀當中的蚊子一樣,那一滴恐龍的血讓一個生命重新找到出路。
教育理念也不是專家學者的專利,在「社大開學」第三期中登載了一篇「新社會學生鬥陣」羅玉瑩同學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不少進步的教育理念,編者還特別強 調:「其理念與社區大學非常接近,社大人追求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標,可以在體制內的大學生中找到知音」。這就讓人想到網路曾流行一個笑話,題目是「老師有兩 種」:「讀國小的時候,覺得老師有兩種:一種是男的、一種是女的; 進了國中,發現老師還是有兩種: 一種是會打人的、一種不會打人; 考上大學,發現老師也是有兩種:一種是有學問的、一種是沒學問的; 自己當了老師之後,還是發現…老師有兩種:一種是有骨氣的、一種是沒有骨氣的。」學生有理念,老師也要有理念,社大的工作者當然更要有理念,但是,最重要 的是:大家還要有骨氣----有堅持理念的骨氣!在「新社會學生鬥陣」所出版的「新社會電子報」中,東海大學柯宣帆同學擔心未來台灣的大專院校將從過去的 「知識殿堂」轉變成「文憑量販店」,同樣的,在申請補助經費表中看到「辦學理念」這一欄的同時,也殷切的期盼各社區大學能堅持符合原創精神的辦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