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錄自《2019在地的花蕊—流域學校》刊物中)
文/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環境組
流域學校聯盟的目的旨在邀請各地朋友,廣設流域學校,做為培養流域公民的基地。有越來越多公民認同我們的環境應該有活潑多樣的生態,有越來越多的住民一起撐起與流域共生、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地方文化、產業、美學素養與在地生活樣態,我們推動河川治理及其公民參與才有堅實的社會根基。流域學校標榜接地氣的環境教育,希望藉著流域學校的耕耘,日益豐厚我們的社會對於水環境的態度、知識與行動。
流域學校的共識信念有三:
一、有固定的水環境關心場域
參加流域學校的組織、機構、團體,都需有各自承諾的流域守護範圍,守護範圍可以是一條支流、一段河段、一片水圳系統、一塊濕地。範圍不在大小,但希望可以看到所有的夥伴在水域空間中持續深耕出生活文化的厚度。
二、推動常態性的教育活動,在生活中培養流域公民。
參加流域學校的組織、機構、團體,需願意常態性的推動河川教育。這樣才能持續影響更多的人親近河川、瞭解河川,改變想法,進而守護河川。而教育的形式越多元、綿密、越生活化越好。例如關西羅屋書院的仕龍以一己的力量愛護書院民宿前的水田地景、鳳山溪自然風光。時時向遊客介紹環境的美好,在生活中注入與水親近的音樂與文化活動,便是一種非常棒的河川教育形式。其他的流域學校都歡迎發揮創意,在自己的條件下發展各式各樣的在地教育內容與型態。未來兩年,流域學校聯盟會把河川教育的經驗交流與培力當作重點工作。
三、當水環境遭遇破壞時,願以具體行動守護
我們所有的關心與學習都要帶有行動的決心,但平時流域學校的夥伴們由各自擅長的面向關心河川。一旦遭遇開發或破壞時,可能缺乏相關的知識與資訊。流域學校聯盟希望串連大家的力量,透過群體的專業與資源來支持任何微弱的守護者抵抗破壞環境的力量,未來一處有事,則四方支援。流域學校聯盟將致力於加成放大大家各自的力量。
另外,作為補充,流域學校的認養範疇可以重疊,一條流域可以有不同的流域學校共同守備。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是共享不是獨佔。不同的流域學校會長出多樣的特性與風貌。而有心加入的團體如果一時尚未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則歡迎以「準成員」的方式加入。我們相約以一年的時間來完足以上的榮譽約定。全促會和五個夥伴團體共同翻譯了groundwork三島--源兵衛川的再生故事。由「河川再造」到「地方再生」,進而到「人的元氣再生」的歷程是我們非常嚮往的理想。期待流域學校聯盟的推動,將有助於在一個個流域點亮地方與人元氣再生的歷程。
一開始我們不求快,先專注在彼此的溝通、共識、社群交流與相互培力。每年於年末舉辦的流域學校研討會,旨在邀請各地聯盟成員分享累積的豐富成果,作為年度重要的交流活動。近年來我們看見各種有趣的文化機制在生活中創造了溝通與教育的功能,2020年的第三屆研討會更以「流域文化」為主軸,邀請致力於流域走讀、生態調查、環境教育等層面的流域學校夥伴來做經驗分享,以及圖資、多媒體於河川調查應用的專題演講。
為創造流域學校聯盟成員的相互培力,2020年正著手規劃數場流域見學,例如石門水庫水文化、桃園水圳埤塘走讀、踏查宜蘭大湖溪流域及新莊泰山流域。透過建置流域學校的平台網站,匯聚各地流域活動,促進聯盟成員彼此交流經驗。隨著時事脈動,為探討多元的流域議題,將籌辦不定期的議題沙龍,如歷史圖資應用、獨流入海型野溪保育等主題,找尋更多有意思的河溪守護經驗。最後,非常感謝加入流域學校聯盟的夥伴們,未來十年內,我們期許將有368個夥伴加入我們。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扎根地方足以翻轉台灣的河川守護網絡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