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上之前的反省:兩代健檢公司分組論壇
詹芯佩/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專員
備註:此為個人筆記改寫。
記得是在青年營結束,全促會組織人才小組會議後,接收到秀慧的邀請。只說了是針對年輕工作者規劃的論壇(後來名稱為:【兩代健檢公司】~社大青年工作者的挑戰與突破之道),當時對於自己能說些什麼,其實感到很狐疑,畢竟在全促會工作,與社區大學的現場完全不同,我的加入能帶來什麼嗎?會不會離實務太久,搔不到癢處啊?又覺得,如果打開心胸跟大家討論,或許能有新的一種學習吧。
在社區大學的領域中,時常聽見資深工作者對於中生代的接棒呈現著某種期待與焦慮,在人的流動之間,也不乏接觸到對於年輕工作者來說,介於地方事務的啟發及自身生活的平衡中,感到困擾,持有一種實踐內容與理想任務中的落差,在這個模糊空間裡,現實能走到什麼程度?沒有被談得很清楚,我們還是處於所謂「解放知識、公民社會」的線上嗎?抑或在新的環境及世代變遷中,這樣的願景已需要再重新的被解讀、被調整?而其中,也隱約感覺到資深工作者、年輕工作者所面對的政治時代、社會情境、生命樣態、甚至社區大學如何形成、社區大學該承擔什麼等,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再再都值得昇華成我們之間的話題,共同看見了什麼?彼此沒有看見的是什麼?
對我來說,社區大學的角色在於促成民眾參與,找一群人一起來說、一起來想、一起來做,關心著我們如何被外界影響以及影響別人,透過辦活動、辦課程的形象,作為陪伴、引導、持續性的用行動來檢視的社區工作,是很基礎的,但同時也是在碰壁中開路闢道的工作;反映在這個領域,大量的會議,讓工作者間,透過相互聯繫與交叉觀察,掌握於教學模式、換季學期的細微循環中,學校對於民眾學習的整體性、階段性的判斷及分析,然而,這些交換的訊息與評估都是身體力行的(這裡的意思是說,不是只有電話線的關係,很多是搏暖交陪來的,相對是非常耗時),而中間,並有我們對共同工作者、教育局、社區夥伴、學員、班代、講師、志工等角色不同狀態的理解,以及,在另一方面,如何達到集體想像中,經營一個議題或社群的理想方向.....。種種這些都意味著變動、變動、變動,在人的工作、地方狀態與動態發展中,重新釐訂策略,進行再一次、下一步的衡量。
會不會就是這種緩慢,張開了社區大學高度理想與在地實踐的距離,也因此,在分享前,讓人不禁思考著,有沒有可能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輕視了工作者也有需求、也該是不同的人,有時候無形中會因為職業別,而被賦予的社會形象反過來框限自己,如同在籌備過程裡,大家也有聊到非營利組織工作犧牲奉獻的形象,而在快速應變現場事務的情況中,同時間產生一種對於理想性的疏離;如果不小心,沒有讓自己有機會看清楚,很容易變成在服務某種標語,可是,在讓整體運動的理想對自己有意義之前,又好像很難去梳理那個中間地帶帶來的痛苦,也許,只要逼迫自己想清楚這點,在社區大學工作才能從不同的人做起,也許,保持一種困惑前行吧。
在全國研討會前,筆記自己的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