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整課程目的
- .基於性別平等及多元族群的觀點,挖掘女性史料,搭配室內與戶外課程,尋找具有代表性的宜蘭女性地景。
- 編織女性地圖,規劃走讀路線,提高女性歷史的能見度。
- 啟蒙學員的性別意識,推廣性別平等觀念
關於這門統整課程
1.緣起
一如所有的歷史書寫一般,從既有的地圖上,實在很難發現女性的生命印記。2006年,國家文化總會出版了《女人屐痕》一書,建構出一張台灣女人的文化地圖。沿用女人文化地圖的概念,2012年,「宜蘭查某人地圖」的構想在「阿媽故事館籌備會」被提出討論,但因史料不足及人力缺乏等因素確定無法執行。2015年,國家婦女館與幾所社大研議合作開設性別課程,羅東社區大學為其中之一,「宜蘭查某人地圖」的構想重新被想起。經過研商,將課程名稱定為「尋找宜蘭女性地景」。
2.課程目的
所謂「宜蘭女性地景」指的是,具有代表性且能夠具體呈顯過去宜蘭女性生命軌跡的建物及文化景觀,「尋找」一詞除了標示課程的活潑與動態性之外,也帶有一種企圖,即隨著課程的進行,女性地景將逐一浮現。
3.課程設計
本課程每學期設計不同主題,目前已規劃主題有:教育、宗教、勞動、性工作、醫療等。
課程的設計包含室內和戶外雙軌並行,以室內講授為主,戶外教學為輔,在動靜之間達到潛移默化,提升性別意識的效果。課程的核心包括歷史、性別、族群與空間幾個主要元素,講師針對相關主題挖掘史料並加以闡釋,帶出本課程意欲建構的女性地景。
4.講師群分工合作
本課程師資部分採講師群方式,每位講師各有其專精的領域,包括宜蘭文史、古蹟建築、文化資產、民俗研究、廟宇文化、族群關係、性別研究、女性生命史、田野訪談等相關背景,並對本土文化有極高的認同與使命感。
課程進行中,其實困難不少:
(1)史料蒐集耗時費力,時時考驗講師的耐力與熱情。
(2)講師間缺乏合作的經驗,默契稍嫌不足,有時見解難免有差異。
(3)部分地景因時空轉移,已產生變異或消失不見。
雖然有上述的困難,但講師群都十分珍惜這樣的合作機會,二年來熱情不減,開課至今已經過四個學期,所挖掘的女性地景也累積至二十多處。
5.建立溝通平台,學習與分享
為凝聚講師群的共識,溝通彼此的想法,每學期至少一次由社大召集講師會議,共同討論出一個主題,針對主題去規劃課程大綱。平時,講師間隨時可透過電話或電子信件溝通討論,分享彼此的發現和見解,或相互支持打氣,持續為課程蓄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