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區大學遇到十二年國教時---翻轉社區大學與學校教育的關係
1994年4月10日由民間團體所發起的教改運動即將屆滿二十週年,當年的教改運動同時也催生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於1998年成立,此後十年間社區大學如風起雲湧般的在各地紛紛成立,如今全國共有83所社區大學。
『410教改』後,行政院教改會所提出的重要文獻『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的改革重點中之一即為『建立終身學習社會』,而『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的四項具體建議中的第三項則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配合』,從文獻中看得出來當時的主張是『終身學習教育』與『學校教育』間應相互影響與相互協助,在這個的基礎下,促使社區大學紛紛在中小學中一一誕生!
『建立終身學習社會』四項具體建議中的第3項第3及第4點內容分別為:
3. 『為配合終身學習體制的建立,各級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應調整經營的理念,與當地社區就教育場所、人力資源、教育內容、活動型態和學習計畫,充分交流運用。』
4. 『政府應調整高等教育類型,俾便設立社區學院及增加開放大學,並加強高等教育的推廣,發揮繼續教育的功能,以滿足更多成年人口的高等教育需求。』
然而這麼多年的發展,上述所揭櫫的改革項目,不但在學校教育中沒有被落實,為數眾多的社區大學也無法獲得各級學校的幫助,更無法影響學校教育,甚至在學校教育的依然僵化下,許多社區大學遭致各種刁難與傷害。
2014年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細看其改革內容與20年前『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所描述的內容實無太大差異,其中『終身學習』成為十二年國教最重要的訴求,不過,其所描述的『終身學習』卻不是指社區大學,當然也不是終身學習機構,而是希望透過學校教育改革成功後,中小學學生能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見下圖),顯然社區大學在這一波教改中被遺忘了,這對於因為410教改把終身學習列為改革重點所誕生的社區大學而言,可以說是遺憾且不堪。
為凸顯十二年國教與前次教改的不同,以免遭致太多批評,『成就每個孩子』乃成為其最重要之願景,而為達成此一願景,則提出許多口號,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差異性教學』等,事實上,『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的另一項重點即為『發展適性適才教育:帶好每位學生』,幾乎與前述的口號及願景一致。
另一方面,社區大學的經營者都深刻體認到要辦好一所社大,主管機關絕對不能過度管理,而『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的改革重點中,也提出『教育鬆綁:解除對教育的不當管制』的訴求,然而現階段被教育不當管制的對象,社區大學恐怕不比學校教育來得少。
事實上,已經超過十五年辦學經驗的社區大學,可說是台灣本土發展出來、既深且廣的另類教育實驗,這場大型實驗中的許多辦學經驗,有許多是可以作為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參考,譬如『成就每個孩子』的概念,不就等同於社區大學面對成人教學那種『成就每個成人學習』的概念嗎?而從這裡所衍生的『差異性教學』,更是所有社區大學講師必須面對的課題,這個重要經驗應該可以提供學校教育觀摩與參考,然而推動『差異性教學』,教育界大力引進日本『學習共同體』的模式,實在是捨近求遠!
此外,410教改之後,『學校本位課程』及『社區參與』成為中小學教育最重要的推動項目,主要是要讓學校的經營能融入社區議題,讓學生能從小即學習在地知識、關注在地議題,這已經成為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既定政策,然而沒有社區經驗且學校文化僵化的中小學,顯然這是一件艱困的工作,以致十幾年來的推動並不順遂,但是『社區參與』及『課程融入社區議題』一直是社區大學辦學的使命與強項,因此,社區大學如果能在各地提供當地中小學『社區參與』及『課程融入社區議題』的協助,相信不但可以協助教改加速邁向成功之路,也讓社區大學得以與學校建立良好的關係。
十二年國教提出許多改革議題雖然與410教改所提出者無太大差別,但卻遺漏了『終身學習教育』與『學校教育』間的互動關係,不但是無視於社區大學這十幾年的寶貴經驗,對台灣整體的教育環境恐怕也將有所缺憾,不過,這也顯示十多年來社區大學根本的忽略其身邊國中小教育的諸多問題,並已習慣於學校教育體制對社區大學的迫害,加上社區大學的經營層面廣泛,也無暇關注教改的進展。
但如果能在十二年國教即將啟動及410教改二十週年之際,社區大學能將其十多年所累積的寶貴經驗,協力十二年國教的發展,建立與在地學校的緊密關係,則不但可以與學校教育共同建立本土的教育經驗,也可以翻轉目前社區大學與學校教育間,所謂『正規與非正規』或『協辦學校與借用學校』間的關係,將『借用關係』轉換為真正的『夥伴關係』。
綜上所述,社區大學實在不該也不需在十二年國教的改革路上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