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報導】20130426(第四週)屯區社大河川教育與流域學習
全促會環境專員 吳彥然報導 2013.0502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環境專員/ 吳彥然報導
本次課程由張豐年醫師講授,主題為「如何提昇流域綜合治理之成效」。
張醫師首先提出目前台灣河川的兩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河川的洪災不斷,
河川水域不斷的置入如大壩、堤防、堰等人工構造物,而河川整治往往採取
截彎取直的作法,加上交通幹線的興建,造成河道縮減的狀況。而沿海地區
農漁業養殖、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在沿海地區抽沙田海,建造離島新
興工業區,也影響到了河川與海洋原有的生態與環境。第二個問題則是流域
的汙染問題,農蓄業使用肥料、農業,工業廢水所排放的化學物、重金屬,
加上商業與家庭廢水,環境賀爾蒙嚴重的危害到河川生態環境,進而影了海
洋與人類的身體健康。
張醫師首先提出目前台灣河川的兩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河川的洪災不斷,
河川水域不斷的置入如大壩、堤防、堰等人工構造物,而河川整治往往採取
截彎取直的作法,加上交通幹線的興建,造成河道縮減的狀況。而沿海地區
農漁業養殖、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在沿海地區抽沙田海,建造離島新
興工業區,也影響到了河川與海洋原有的生態與環境。第二個問題則是流域
的汙染問題,農蓄業使用肥料、農業,工業廢水所排放的化學物、重金屬,
加上商業與家庭廢水,環境賀爾蒙嚴重的危害到河川生態環境,進而影了海
洋與人類的身體健康。
張醫師認為,國內河川整治面對了相同的困境,在整治工法上浮濫興建水
泥堤防或標榜生態之蛇籠,並在無必要處硬施工,將「安全」問題無限上綱
,卻又無法保證。而在整治工程下,蹂躪、犧牲自然生態環境,剷盡兩岸之
原生植被,破壞自然護衛機制,同時假借「親水」名義,行「硬體建設」之
實,以「人工濕地」取代最佳之「自然濕地」。整體的河川整治也未考量如
何解決污染問題,當灌溉農地遭污染,農產品與河川中的魚蝦無人敢吃,而
河床雜草叢生、日漸淤積、阻礙行水,也是造成水災的重要原因。
泥堤防或標榜生態之蛇籠,並在無必要處硬施工,將「安全」問題無限上綱
,卻又無法保證。而在整治工程下,蹂躪、犧牲自然生態環境,剷盡兩岸之
原生植被,破壞自然護衛機制,同時假借「親水」名義,行「硬體建設」之
實,以「人工濕地」取代最佳之「自然濕地」。整體的河川整治也未考量如
何解決污染問題,當灌溉農地遭污染,農產品與河川中的魚蝦無人敢吃,而
河床雜草叢生、日漸淤積、阻礙行水,也是造成水災的重要原因。
張醫師提出了理想的河川整治與復育方式,首先,是在安全考量下不犧牲
生態環境,除了還地於河的落實外,也要拓展足夠的河道寬度與排洪斷面,
潰堤處除非必要,否則不予以修復。其次,要復育原生植被以護衛兩岸並同
時解決污染問題。最後,在河川整治上,要盡量少用人工構造物,減少使用
水泥築堤或護岸。
生態環境,除了還地於河的落實外,也要拓展足夠的河道寬度與排洪斷面,
潰堤處除非必要,否則不予以修復。其次,要復育原生植被以護衛兩岸並同
時解決污染問題。最後,在河川整治上,要盡量少用人工構造物,減少使用
水泥築堤或護岸。
同時,張醫師也對於水利單位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一、對於國土開發進行總量管制,避免過度開發;
一、對於國土開發進行總量管制,避免過度開發;
二、於環境資源部成立流域管理局,以流域範圍為管理界線,統一事權;
三、立法強制「災難保險」,以「風險之高低」取代「零災害」之思維;
四、早期介入、函蓋各層面,從政策擬定到落實,並落實民間參與公共議題;
五、建立一通報機制,避免到處複製同樣之錯誤,從政策面及技術面遏止浮
濫之各種工程;
濫之各種工程;
六、鼓勵提倡節能省碳,省水、儲水、利用雨水,並回歸儉樸之生活。
活動相關照片請連結至 FB粉絲頁相簿
學員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