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河川日活動】走讀安農溪參與觀察心得分享(一)
參與觀察心得分享者: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 陳柏宏
照片:全促會 吳彥然拍攝
從星期一的期中考開始,感冒了一個禮拜的我,沒有什麼比在宜蘭呼吸新鮮空氣更好的治療了。一大早在轉運站集合,上了車後沒多久,突然很訝異要走雪山隧道了。原來人家說的,雪山隧道通後往來宜蘭-台北很快速,就是指這件事。想到就覺得自己十分孤陋寡聞。雪隧非常長,真的是過了好久、好久,都把頭一直往前座伸,希望能趕快看到遠方微微的光亮。終於,遠方的光似乎不再是照明燈。一出來,真的是豁然開朗,恍然有種從一個摩天大廈的工業城,進入大片大片農田、小小的房子的另一個世界,真的像是跨越了不同世界。
宜蘭飄著小雨,但就像宜蘭人所說的,下著的雨表示宜蘭人的歡迎。我們坐著計程車從羅東鎮前往三星鄉行健村的發展協會。開了快半小時,到了一個前方被地方警察攔住通行的鄉間小路,終於到了今天活動的所在地-行健村。向當地警察問一問路,又很幸運地在大棚子下,很快就看到「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的學長的身影。學長招呼我們簽到、拿餐券,我們也匆忙的趕快入座,司儀不久後宣布社區大學的開學典禮開始,我們這時候才有時間悄悄地打量我們周圍群眾的樣貌。司儀說,今天是「宜蘭社區大學」和「羅東社區大學」的聯合開學典禮,選在「行健社區」舉辦,並配上「水利署」每年的河川日,一共就有好多單位。
在兩個大棚子之下的群眾,坐在塑膠椅子上,一排約有15人,差不多有10排,這樣算起來大約就有三百人擠在現場!!原來還有其他社區的共襄盛舉,像是結頭份社區、蘇西社區等等。會場內十個人之中,大約有六位是做阿公、阿嬤的年紀,兩位是讀國小年紀的小孩,剩下兩位是爸爸媽媽年紀的大人。不知道是鄉村地區老年化,還是社區大學參與的人口屬性使然?抑或是這一類的活動吸引到的人群屬性使然?還沒想太久,台上就開始表演起媽媽有氧舞蹈班的江南STYLE,看到那麼有活力、凝聚力的團體舞蹈,是第一個讓我感覺到,社區大學和在地生活結合的美麗呈現。接下來是好多貴賓的致詞,有水利署署長、宜蘭縣教育協會理事長、立法委員、縣長機要秘書、行健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農溪發展協會等等,大家都有志一同地用台語演說,我也悄悄的在台下複習起自己的台語聽力。
水利署署長說,現在看似宜蘭不缺水、沒水災,但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大旱災、大水災,就像前陣子台灣突然的缺水情況。他要我們把這個訊息帶回家,還是要好好珍惜水。發展協會的理事長說,安農溪特別的地方在於,他是一條會發電的溪,能發電代表他的水量是常年正常的。此外安農溪水質好,使得河的兩岸能灌溉農地,更發展有特色的有機農業-稻鴨米,鴨子一邊成長、一邊除蟲的自然循環。
不知不覺台上雖還在講話,但附近的人越來越少,學長提醒我們趕快去排隊拿午餐。今天的午餐形式,就像是當地發展協會招待大家一樣,發了餐券,自己排隊去領當地耕作出的農產品:用稻鴨米熬的粥、三星鄉蔥油餅(是道道地地的三星蔥!)、粽子。此外最有特色的是,社區大學鼓勵大家自備碗筷,於是看到不管是當地居民,或是從其他社區搭遊覽車來的學員,都拿出自備的碗來盛東西。在排隊人群中,時而聽到有人跟負責發送的阿伯說:ㄟ,同學!! 接著開始聊起書法班的事;或是行健村居民間好康道相報,叫鄰居趕快回家拿碗。展現出在地民間力,或是營造公共參與,可能這是一個契機吧。
到了下午開始「走讀安農溪」的活動,沿著河小小的堤防走,一路上從如同小水溝的細流,慢慢走到寬約15公尺的河道。河都不是靜靜不動的,而是很有朝氣的往前滾動、翻動,可能也是因為這幾天下雨的緣故吧。沿岸也設了好多點,讓在地的阿伯、阿姨述說他們社區的故事。第一站是廟宇,廟的歷史和宜蘭的拓墾史也有關聯。接下來的站還有:河上的大橋、親水公園、水利署的河川介紹、第二座廟。在親水公園解說的阿伯,參加的是植物體驗班,他把在地植物和外有種講得如此有趣,當下讓我有種自己雖然讀了20年的書,但很多知識事實上都是在民間,都是在長輩們的生命之中。沿途還有在地豆腐冰淇淋配上古箏班的表演,真的又再一次見識社區大學和在地生活的結合。最後我們一人領了一株三星蔥回家。
傍晚四五點,天依舊是陰陰的,搭上客運,告別鄉村,慢慢地回到我日漸熟悉的台北都市。鄉村即使是陰天,但那裏的氣氛、清新的空氣、不斷流動的雲或是遠方在雲霧下的小山,都讓我這個半都市人心情變得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