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撰寫: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觀察人員│張舒涵、葉峰銘
照片提供者:宜蘭社區大學
社區大學(以下簡稱社大)為了推動公民素養,促進公民關心公共事務,提高參與品質,遂以公共論壇的形式,提供一個給社大人及宜蘭公民的公共參與平台,針對時事進行開放性討論。依此精神,於社大的學期課程內常會安插公民素養週的活動。
本學期宜蘭社大與羅東社大的公民素養週的主題為:《向左走.向右走—宜蘭的幸福劇本?!》,其中五月三日的公共論壇,不同於前幾天都是在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舉辦,而是在復興國中裡面舉辦。與會的有很多是社區大學的學員、當地居民以及老師,大家都是抱持著一個關懷宜蘭這塊土地的心情,一起來共襄盛舉。
這場公共論壇的主持人為宜蘭、羅東社區大學課程審查委員會的陳財發委員,與談人總共有四位,分別為田中央工作群的負責人黃聲遠建築師,以及江煒傑先生;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的林順全副處長;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的張楨驩副局長。
今晚的流程為,先由社大校長、主持人做論壇的開場發言,再由與會人進行報告,後面四十五分鐘開放現場人士提問或是表達意見,最後由主持人、與會人士與校長做論壇結語。首先,主持人提到,過去宜蘭有很多的發展口號,最近的一個口號為「幸福宜蘭」或「宜蘭為實現夢想的地方」。在觀光立縣上,他也有三個夢想:一為整修舊草嶺步道;二為整修到太平山的舊路徑;三為水路的活化。其兩者已被納入林聰賢縣長的競選承諾中,第三者應該是未來應努力的目標,希望能促成河流與人的零距離,因而提出「悠游水路」的構想。
再來是與會人的報告,第一位報告人為張副局長,除了談到蘭陽溪、宜蘭河、羅東溪以及安農溪的地形、地質、環境、土壤以及生態之外,同時也提到了流域中的生態景觀河濱公園,以及宜蘭水域附近的產業,包括稻米、白蒜、青蔥以及銀柳等等,希望透過這些,能夠對宜蘭的觀光產業有一定的助益。
第二位報告人是汪先生。從得子口溪、宜蘭河以及冬山河的水系演變,看到宜蘭水系的分布點其實就是主要的旅遊觀光景點,因此,秉持著「新噶瑪蘭水路精神」,應該將現況有潛力的水域進行開放及推廣,另外,水路依不同程度分級分段分區,培養整體有多樣性的水系,構成一個「微笑曲線」,使宜蘭的觀光能夠同時兼顧社區以及生態。
在他的心得中提到,跟冬山河相較之下,在宜蘭河的船隻之所以較少,主要是因為碰到法規上的限制,希望其他與會人員可以回答這部分的問題。他強調會以最低調的方式發展,盡量避免打擾河川的原有生態,並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河川的特色維護。
第三位是林副處長,除了延續前一位報告人,談到噶瑪蘭水路計劃之外,也繼續談到冬山河以及宜蘭河的微笑水域,認為宜蘭應該充分利用其天然資源、永續以及其他的新亮點,讓宜蘭能夠發展高創意價值的觀光。
另外他也針對江先生提到的法規限制做了解釋,過去民宿業者常會開小船載遊客,在這方面本來沒有法規來規範。而關於河川的法規本來是由中央制定,去年宜蘭縣政府才被授權可訂定相關辦法。縣政府之所以對鴨母船之類的小船設有限制,主要是考量商業活動的進行,必須顧及乘客的安全,但過去小船的安全性不夠,像是鴨母船原本是載貨之用,而非載人之用。縣政府也注意到有些想行船的業者,其資本不足,因而有提供「幸福貸款」的申請。
接下來是開放發言,現場人士很踴躍地發言,令我們印象深刻。若依照對水路計畫的態度,可分為對水路計畫提供改進意見者,與反對水路計畫者,這兩大部分。
先來為對水路計畫提供改進意見者。提出者為社大的成員,論點中都有提到水路應該再與人文景觀做結合。社大成員A認為應該可以在小船放置輪胎(我們對此種方法不太了解);社大成員B則認為應該將法規鬆綁,才能讓許多構想可實踐。
再來為反對水路計畫者,除了社大成員之外,還有幾位老師。所持論點較歧異,老師A認為可以坐船的地方太多,宜蘭不一定也適合水路商業活動;另外坐船具有危險性,並且環境干擾較大,也許可在陸地上弄條步道。對此張副局長也同意,黃浦江、湄南河、湄公河、泰國穿過市中心的河、淡水河等有其自然、歷史的脈絡,宜蘭不一定硬要發展水路,但環境必須營造出來。
老師B從當地居民的角度出發,認為現今宜蘭的發展多是迎合外地人的觀點,忽略了當地居民對於宜蘭的回憶。老師C則認為宜蘭的生態受到三害干擾,即路燈(對昆蟲有害)、除草劑與紐澤西護欄。另外,他提倡以腳踏車運動取代水路政策,像是在高速公路下面或是河川沿線設置個停車場,並加上腳踏車租借處與導覽解說服務(配合腳踏車運動)。
社大方面,社大成員C認為世界上能夠遊船的景點,多有其特色,像是法國的塞納河有其政經、歷史、文化的背景;巴西的亞馬遜河有其生態特色。但在目前的水路沿岸卻看不到什麼特色,且未與當地回憶做連結,可以改成以河岸為主軸,作法上像是辦活動、鋪步道、腳踏車等。
最後主持人在結語時提到,他從98年左右開始跟兩間社大的社團,以及一些政府人員,嘗試透過水路來了解宜蘭的風光與文化,尋找當地的觀光潛力。宜蘭的景點可能無法與國外的有名景點相提並論,但宜蘭的居民必須對宜蘭的景點有自信。以前水路的沿岸多為制式化的景點,較難引起遊客的興趣;但是後來的幾段新路線,可以讓遊客看到當地的活動,例如釣魚、耕田與編造竹圍等,這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他認為法規是人訂的,在安全的前提之下,應該要再區分哪些必須規範,哪些可以讓地方政府及居民自由決定的。另外,他強調不可以重蹈東山河的策略,即只由政府主導水路的發展。地方發展需要地方居民的支持與參與,若無法對當地人產生感動,對外地人也無法產生感動。宜蘭以觀光立縣,除了擁有千里步道等景點外,它也是「水的故鄉」,居民應該要多多與水親近。
我們對於這場公共論壇的心得,有以下三者。首先,一般多會認為只要是業者,較會支持地方的商業活動,而居民較反對之。這次的論壇結束後,由於時間較晚,我們沒有去逐一詢問現場人士之中剛剛有發言者的背景,較為可惜;但仍可從簡報與在現場的錄音,還是可以稍微做些推論。從簡報中可知,民宿業者由於多從事載客服務,對水路計畫較為支持,並多希望法規鬆綁。提出改進意見的兩位社大成員,由於不知其背景,這邊便略過。從主持人的結語可推知,他基於對於宜蘭的水路有感情及信心,仍然支持水路計畫。
而反對水路計畫者多為當地居民,他們認為水路未能與當地特色或回憶結合,並對生態干擾較大。但有趣的是,老師B身為車隊業的指導老師,廣義上也與觀光業有關,但卻反對水路政策。不過也有可能是水路計畫,對車隊業的利益影響性較小。
第二,林副處長在回答現場人士的問題時,有提到有些意見雖然不錯,但是相關的法規較嚴密,地方政府能自由裁量的地方有限;而在鴨母船的規定上,縣政府基於安全的考量,無法再寬鬆。而從汪先生的心得、現場人士的發言,以及主持人的結語中可知,不少當地居民認為相關法規應該要再鬆綁。這我們想到行政學提到的「目標錯置」,縣政府對安全的考量固然很好,但是公部門由於強調依法行政,有時法規若過於嚴密,反而會使不少的構想無法實踐,悖離了政府應該為民服務的核心概念。
第三,為何反對水路計畫者多為當地居民?政策規劃的理論有提到,在政策規劃中被忽略、競爭失敗或是感到不滿的人士,往往會對政策提出諸多抗議的觀點。地方居民的需求,常遭到中央主事者或地方官僚的忽略。在這場論壇中,我們不難發現,早年在宜蘭地方發展的政策規劃上,當地居民雖然身為政策的利害關係人,卻長期被排除於規劃過程之外。除了這次的水路計畫外,主持人也提到過去東山河的策略,強調地方政策必須納入地方居民的意見。
近年來隨著新治理、審議式民主、公民社會等觀念的興盛,政府在政策規劃上開始嘗試公私協力、由下而上等決策方式,不少學者認為,這樣有助於使地方人民的想法能真正表達出來。宜蘭社大與羅東社大近年來共同舉辦的公共論壇,可以視為官員與居民進行對話的橋樑,我們相信這不僅是對學術理念的實踐,也是對於宜蘭的地方政策規畫改善的一個起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