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全國社區大學氣候變遷環境教育推廣專案』工作計畫說明
一、 計畫緣起
• 社區大學作為台灣社會最有活力的民眾在地學習社群基地,我們期許社區大學能在氣候變遷環境教育中成為一個催化者,讓民眾有更多資訊和知識,提高氣候變遷的風險意識,和在地知識結合,並轉化為實際的公民行動。
• 為鼓勵社區大學推動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之環境教育課程與公民行動,推動民眾走進社區,關心環境危機,以及從中學習應如何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挑戰。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接受環保署委託,推動社區大學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及活動,歡迎全國各地之社區大學共同參與。
二、 本年度計劃之規劃
1. 建立共學陪伴機制:
– 邀請在地環境NGO及團體、跨領域學者專家參與審查小組會議及跨領域專家顧問諮詢會議,讓專家們的跨領域知識能與社區大學工作者產生激盪和對話機會。
2. 匯聚多元化且具在地特色的氣候變遷環境教育教學類型:
– 透過社區大學多年於終身教育及公民教育的課程及社團經驗,將多元且具在地特色的環境教育融入32小時環境教育課程及4小時環境教育活動
– 議題內容將包括:城市、鄉村、河川、農業、郊山步道等。
※32小時環境教育課程申請辦法詳請見:氣候變遷環教案4小時環境教育活動申請辦法
※4小時環境教育活動申請辦法詳請見:氣候變遷環教案32小時環境教育課程申請辦法
3. 宣揚環保署及全國社區大學推動「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決心:
– 藉由啟動記者會、多樣化媒體之宣傳管道、計劃說明會及成果交流座談會,讓各界廣為周知環保署及全國社區大學推動「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決心。
4. 發展「以社區為本之氣候變遷調適」之行動方案:
– 與承辦環境教育課程之社區大學共同發展有關「以社區為本之氣候變遷調適」之行動方案,讓社區大學在環境教育的領域裡,能往前邁進一步。
– 「以社區為本之氣候變遷調適」(Community based adaptation, CBA)是近年國際上倡議的一種新興方法。其目的是以社區為主導——即以社區的優先次序、需要、知識和能力為基礎,並以培力人們規劃和適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此調適方法強調氣候變遷和社區的問題是緊密相連的,所以不能單獨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而是必須同時面對社區、居民、社會與文化等問題。
三、 計畫目標
– 持續建構和整合社區大學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內涵。
– 發展8套不同的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及20個不同的4小時環境教育活動,以多元面向的環境議題及教學形式來培養公民的環境教育素質。
– 產出8種「以社區為本之氣候變遷調適」的行動方案,以行動回應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影響。
– 彙整8套社區大學辦理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教案,未來可供其他社大複製與參考
– 透過此計劃培養「以社區為本之氣候變遷調適」之種籽社區大學及前線工作人員。
四、 預期效益
– 藉由本計畫推行,讓社區大學能持續發展「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內涵。
– 透過「氣候變遷」的科學普及教育,以及在地環境事件的解讀,讓民眾深刻體認身為地球公民的連帶關係與地區責任。
– 透過社區大學強調尊重地方倫理與社區實踐的「做中學」成人學習方法,發展行動參與式的環境教育,導引民眾由了解環境問題到公民行動,培養更多的環境積極公民。
– 鼓勵社區大學以「氣候變遷調適」做為統整環境相關課程、發展環境學程的目標與知識架構,發展相關教師社群與融入式教學教案,在跨領域的多樣化課程中促進「氣候變遷」的問題意識與知識對話。
– 透過社區大學網絡平台的建構,串連社區大學及台灣環境議題相關的NGO和社區團體,建構資訊交換及討論平台,協助環境教育者與社區工作者攜手合作,發展更豐富的以社區為本的本土環境教育經驗與教案。
– 藉由本計畫推行,初步盤點、彙整社區大學過去在環境教育上的經驗,並嘗試在台灣引入有關「以社區為本之氣候變遷環境調適」之概念,以期逐步打造「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環境調適」學習中心。
五、 計畫期程
項目 |
時間 |
8月30日 |
32小時環境教育課程暨4小時環境教育活動徵件開始 |
9月10日 |
|
9月13日Am10:00-12:00 |
南區讀書會(捷運獅甲站社大教室) |
9月17日 pm5:00 |
徵件結束 |
9月27日 |
32小時環境教育課程暨4小時環境教育活動審查會 |
10月9日 |
啟動記者會暨「2度C下的未來環境及社區生活想像」工作坊 |
2013年10月1日~ 2014年1月17日止 |
辦理32小時環境教育課程暨4小時環境教育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