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電台Talk Party ~ 用生態旅遊 發展社區根經濟之探討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寶島客家電台基金會董事暨節目主持人、中央廣播電台【99個社區故事】節目主持人
林淑英
壹、楔子
2016年5月在屏東舉辦的「第18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總共涵蓋了三場圓桌論壇,以及十三個分組論壇;其中,分組論壇八以「環境教育到社區根經濟」為題,引言和與談的三位老師都是長期參與生態旅遊推動的人士,想起自己在十五年前就加入成為台灣生態旅遊協會會員,在社區大學規劃的走讀課程也都設法融入生態旅遊的理念,然而,這要如何成為社區經濟的根源呢?所以我參加了這組,獲益良多。
貳、由點→線→面 在社區植基的生態旅遊
在這次論壇中,主持兼引言的屏科大陳美惠老師報告了他們師生團隊在輔導、陪伴社區創立生態旅遊的經驗;在政府相關資源的奧援之下,經過周延的人、文、地、產、景的資源調查,調查所得再與社區居民討論,找出具有在地性、稀有性與獨特性的核心資源;同時進行深度廣度兼具的培力和社區營造,讓社區具有自主運作的能力為最高目標。以他們在屏東建構生態旅遊之社區營造模式,歸納起來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總體資源調查:人、文、地、產、景的資源調查後,進行核心資源評估、監測與保護等兩大面向理念的溝通與共識的凝聚。
第二階段、居民與組織:進行組織分工和公約及組織運作章則的訂定任務。
第三階段、遊程規劃:規劃遊程和解說服務設計、遊客服務作業規範的訂定。
第四階段、建立與維持:兼顧環境面、社會面、經濟面等面向的平衡發展,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社區營造、社區培力遊程產品研發、行銷推廣、經營管理等,涉及很多專業領域,需要產官學的合作方能克其功。
参、台灣有發展生態旅遊的環境條件嗎?
台灣生態旅遊協會理事楊秋霖老師的與談主題訂為【活化生態旅遊三面向 ─ 保育策略、生態經濟和環境教育】,他指出:「保育內涵是生態旅遊普遍被忽視的面向,需仰仗更多內涵札實的環境教育來補強。」
他用短短的與談時間跟大家分享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和地景多樣性,還有這塊土地上的豐富人文風貌,而這些正是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條件;他也提及,旅遊產品的核心價值應是在地基礎之自然與人文,有中心主題和焦點,真實反映當地生活型態,述說自己獨特的故事,這是「最本土、最國際」的精髓。比方在自然資源方面:我們很多人走過台北盆地七星山系小油坑附近的昆欄樹林,但是可能也很多人不知道,外型是闊葉狀的昆欄樹,輸送水分養分的卻是針葉樹細胞,它是針葉樹過渡到闊葉樹之間的橋梁、冰河孓遺植物、全球僅存在台灣和日本,而七星山上這片是全世界僅存的昆欄樹純林。此外,台灣是蕨類王國,卻很少看見以它們為主角的創作或產品,亟待加強。
楊老師也以嘉義「鰲鼓社區的家燕夜棲定點調查」、「港口與四股社區高頭蝠定點調查」、「園區鳥類穿越線調查」、「溼地鳥類群集記數調查(監測指標鳥種為黑面琵鷺、高蹺鴴、普通鸕鶿、琵嘴鴨、赤頸鴨)」等四項環境監測,讓我們體會社區居民深化學習的重要性和可貴的奉獻。這項作為可以呼應陳美惠老師所提屏東地區生態旅遊的社區營造模式中第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提供迥異於城鎮所欠缺的幽靜、祥和氛圍,是生態旅遊上很重要的體驗內涵,楊秋霖老師認為:保持山村的五大特質「美學、極簡、品質、淳樸、環保」,就是最佳的賣點,特別是淳樸所顯現的親切、熱忱、寧靜、守望相助的氛圍是最珍貴的。
楊秋霖老師引用台灣大學已故的森林系陳昭明教授的觀點作結語,其中一段「再美好的畫冊、再堂皇的遊客中心、再多機的幻燈解說都不如『天上星星屬不清』、『跪地聞花香』 、『悠然見南山』的直接體驗來得真實感心。」
肆、國家步道生態旅遊遊程 ~【愛,上山;愛上,山】
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郭育任老師跟大家分享兩年多來在能高越嶺道(西段)三村六部落建構生態旅遊作業的案例。三村六部落指的是春陽村史努櫻部落(Alang Snuwil/春陽部落)和德魯灣部落(Turuwan/春陽溫泉)、精英村的波瓦倫部落(Alang Buwarung/盧山部落)和馬赫坡部落(Mahebo/廬山溫泉)、都達村的都達部落(Toda/平靜部落)和鹿谷達亞部落(Ruku Daya/平和部落)。
這個案例承續了2001年以來,林務局在規劃發展全國登山健行步道系統作業已經完成18條國家步道和135條區域步道的如今;為了兼顧旅遊、保育與地方發展之精神,進一步發揮設置步道系統的效益,建立與鄰近部落社區及原住民族的夥伴關係,所採取的措施。林務局2013年啟動「國家步道生態旅遊發展策略及整體規劃」案,並藉由該案推動發展小組織組成和遴選,決議以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西段),作為國家步道生態旅遊推展之示範操作步道。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經盧山、屯原、尾上、天池,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下木瓜溪,經奇萊、磐石、水濂、銅門、抵達花蓮,全長約八十三公里。泰雅族、賽得克族是這條山徑上的主要原住民族。日本治台之後,興建許多警備道路,1917年,他們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能高越嶺道,路寬1.8公尺,是日治時期所有警備道路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台灣光復後的1950年夏天,台灣電力公司為了讓東部木瓜溪水力發電電力供應到西部來,由孫運璿先生領軍架設興建了127座巨型鐵塔,經過一年不眠不休的施工,終於克服各種天險,讓電力越過中央山脈。如今的南投花蓮縣界上,還留有當年蔣介石總統親題的「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紀念碑。
我想,能高越嶺古道所具有的自然與人文風貌,應該是它雀屏中選的原因, 而由於它位處深山,應該是讓這項任務充滿挑戰,郭老師他們團隊透過:
一、建立相關權益關係者網絡組織、建置溝通平台、定期的會議討論
二、基礎培力課程、培訓及認證生態導覽員、還幫忙作「有條件補訓課程」
三、營造示範據點、遊程規劃設計及行銷,遊程名稱【愛,上山;愛上,山】
四、成立了「一村一部落廚房」,各部落都要展現食譜說故事的魅力
五、訂定環境監測及回饋機制,逐步建立國家步道系統發展生態旅遊的經營模式,期待透過這樣的公私協力,建構出「讓保育理念在社區落實,同時可以發展社區根經濟的示範案例。」
五、結語~閱讀地景 歡迎上網收聽 FM93.7 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三【寶島服務網】
一、郭育任老師和楊秋霖老師均對第18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留下深刻印象,郭老師跟我說他在這裏充份感受了優質的公民素養。這個分組論壇的三位老師都有提供完整的書面,被收錄在研討會的大會手冊P.163~200頁中,請大家根據本文末所附的網址加以閱讀。
二、在參與了這場分組論壇之後,我想起分佈在各地的社區大學,多年來所開設的課程當中,陸續建構的「地方學」學程;學員們在這些課程的薰陶之下,對於文化保存、環境保護等範疇有相當程度的涵養,這些涵養可能是經營生態旅遊或者支持生態旅遊、發展社區根經濟的動力來源。
三、為了更深一步了解國內外目前的生態旅遊發展狀況,我在寶島客家電台(FM93.7)主持、每週三下午3點播出的【寶島服務網】節目中,安排從8月3日開始,連續五個月(09/07、10/05、11/02、12/07)、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三將系列播出,邀請生態旅遊協會的重要成員來跟聽眾們分享動人的故事內涵。08/03 首集播出的是專訪現任理事長郭城孟老師,郭老師將以「閱讀地景」揭開台灣生態特色面紗,點出生態旅遊的核心價值在:熱情、和諧、永續、使命感。從生態旅遊協會提供的多面向教育訓練、與產業和作的共同推廣、建立評鑑與認證制度、加強國際合作來拓展市場。
四、2016/08/13 ~2 016/08/15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將舉辦【能高越嶺道生態之旅】,歡迎大家多加了解,多加探討,親身體驗。
延伸閱讀
台灣生態旅遊協會〈能高越嶺道生態之旅〉
http://www.ecotour.org.tw/2016/06/blog-post_22.html
《古老陽光賜與的能量主角─蕨類》:改變人類歷史的植物之一
http://blog.udn.com/selin7777/45601645
《夏至:留住聲音的風景》http://blog.udn.com/selin7777/25842140
《第18屆社大全國研討會大會手冊》http://www.napcu.org.tw/task6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