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共創社區根經濟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陳美惠
前言
生物與人文多樣性一向是臺灣的魅力所在,而許多偏鄉社區正是保有這些元素的地方,如何善用豐富多樣的資源特色,在永續的基礎上轉型發展植根於地方的經濟,是臺灣面臨產業轉型可積極創造的機會。觀光常是促進偏鄉社區經濟最重要的選項,然而缺乏多元策略的觀光旅遊,不管在任何地區幾乎以量的成長為目標,總以開發自然環境,營建道路、遊憩設施等硬體來導入大量的遊客,並集中於政府機關或財團式的經營,社區部落大多成為附庸。這樣的觀光操作對於地方核心資源、服務體系、服務品質、居民培力之掌握與維繫,甚少投入;更令人憂心的是大眾觀光創造經濟的光環背後,一再的衝擊著社區環境生態、社會人文、產業經濟,當觀光熱潮與流行退去,社區發展依然回到老問題,甚至雪上加霜。
為了顧及資源保育與社區生計,臺灣社會在90年代開始倡議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強調自然資源文化體驗,不改變生態系統,並藉由經濟消費協助當地保育資源,為居民創造經濟利益。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Ecotourism Society)及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明確的將生態旅遊定義為:「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並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而行政院版的生態旅遊白皮書綜合國內外學者定義,將其定義為「一種在自然地區所進行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並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以保育為核心價值的旅遊,提供偏鄉社區在保護自然人文的同時,能兼顧在地生計。
歷經十餘年來的推動,臺灣的生態旅遊已逐步發展與扎根。藉由計畫性的推動,在屏東、嘉義及南投產生幾處生態旅遊地,皆有相當顯著的推動成果。生態旅遊透過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的過程,組織與培力社區居民,維護當地自然人文資源,帶領遊客瞭解並欣賞當地特殊的自然與人文,提供環境教育增強環境意識,引發負責任的環境行動,並將經濟利益回饋造訪地,除藉以協助當地保育工作的進行外,亦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福祉。生態旅遊的終極目標是保育,而保育正是永續發展的根基,透過生態旅遊的環境教育,過程建立產官學夥伴關係,一步一腳印的落實在保育行動中,人地關係與環境倫理,在生態旅遊地得到印證,環境保育的種子在居民的心中萌芽。
生態旅遊地的社區營造模式
一個社區如何從無到有的發展生態旅遊,整個模式以社區營造為操作原則,大致說明如下(圖1):
社區組織經營及社區資源調查是蹲馬步功夫。透過溝通、共識、培力的過程,引發社區居民採取組織分工、有策略方法、持續地具體行動,並且落實執行生態旅遊各項整備工作。同時為了使社區組織能穩定健全運行,建立各項公約及規則,做為團隊組織經營管理及人員的行止依據,是生態旅遊步入常軌不可或缺。資源調查強調在生態旅遊特色資源的挖掘,通常從社區的人、文、地、產、景調查著手,調查所得經與居民的討論找出具有在地性、稀有性及獨特性的核心資源,並且透過巡守監測、妥善的遊程規劃、環境教育等保育作為,永續利用這些珍貴的自然人文資產。
社區生態旅遊的產品主要為遊程。透過對於社區核心資源的掌握及組織動能,規劃社區遊程、設計解說服務、訂定承載量、建立服務作業。待社區生態旅遊自主運作之後,其後續的遊程品質維護,以及新遊程的開發,仍需投注大量心力,使社區生態旅遊的各項服務能維持相當之水準。
產官學合作是永續經營不可或缺的。生態旅遊自資源調查、社區營造、培力、遊程產品研發、行銷推廣、服務作業、經營管理…涉及許多的專業,整個建構過程亟需產、官、學的合作,同時研究團隊的輔導陪伴與社區共同實踐,將有助於生態旅遊長期而穩健的發展。
圖1 屏東生態旅遊之社區營造模式圖
展望
生態旅遊是一種調適性的產業發展方式,以環境永續為原則,環境教育為核心,避免重蹈過度開發的惡果,另一方面藉由社區參與,讓遊客對文化與生態有深度體驗與認知,並將收益回饋給守護家園的住民,鼓勵他們再投入環境守護,這樣的發展策略正在臺灣各地展開。由於生態旅遊係由資源保育與社區營造出發,因此這些社區在環境面、文化面、社會面、和政府單位的溝通合作,以及內外部夥伴關係,具備較為穩定的根基,是建立在環境保育及社會力的永續經濟,社區不致於因為經濟利益而失去核心價值。生態旅遊為社區創造從無到有的收益,在既有基礎上,結合地方各級產業一同發展,將可為地方經濟帶來長遠的影響。生態旅遊是環境永續的推動策略,也能找回人與土地緊密的連結。以下幾點乃是針對未來生態旅遊發展之建議:
一、為了走向市場,為臺灣建立新興的、在地的、永續的旅遊產業,生態旅遊需要整合權益關係人,共同將生態旅遊市場做大,提供國人深度、有質感、有溫度的旅遊產品。透過跨社區整合平台的形成,進行旅遊知識體系的交流及分享,串連各社區遊程整體行銷,建立區域生態旅遊服務體系,使之更具組織規模。與相關業者策略聯盟,增添遊程多樣性與服務項目的完整性。建制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可以符合永續經營的理想,讓生態旅遊這種以「保育、永續」為核心價值的旅遊,早日成為一種可長可久的事業,為環境與社區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以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為基礎,透過生態旅遊遊程產品及教案的研發,整合社區總體資源,掌握具傳統知識之在地性、稀有性及獨特性的核心資源,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科技與合作,結合社區友善環境的一級生產,健康取向並富含故事人文的加工產品及特色工藝的二級生產,社區餐飲、民宿、飯店、運輸、網站、其他類型遊憩業者等的三級服務業,形成產業鏈創造社區產業整合與加值的效益。
三、生態旅遊強調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不僅須公權力支持社區保育,更需要主管機關透過法律及行政的工具支持社區,讓社區生態旅遊可以在法律保障下走向長遠而穩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