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圃生活國際版】綠化、太陽能,我全都要!新研究發現兩者合作更佳
文:程玉然
城市空間寸土寸金,即便頂樓也不例外,規劃時往往要作出取捨與犧牲。像是頂樓空間有限時,許多人會在想,是該選擇做綠化還是架設太陽能光電呢?其實這兩者不一定要「二擇一」!2023年澳洲一項檢視綠屋頂效益的研究顯示,同時進行綠化與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可綜合成為「生態光能」屋頂,既可以提升光電板的效能,也能善用植被為小動物創造棲息空間,支持都市的生物多樣性。
根據網路媒體《The Conversations》及《World Economic Forum》聯合報導,澳洲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於今年8月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太陽能光電板的最適運作溫度是攝氏25度,而在光電板底下及周圍種植園藝植物,則能將太陽能板周遭溫度大幅下降最多9.63度,屋頂表面則可降溫6.93度。透過植物降溫,讓太陽能光電板在炎熱的夏日時有效提高21%-107%不等的效能(幅度因季節差異)。平均來看,在雪梨,無論在任何光度下,有植被包圍的太陽能光電板,都能夠提高4.5%的產電量。
與此同時,光電板能為喜陰植物提供遮蔽,這些植物特別適合種植在光電板旁邊,而有了植被,則能吸引多種生物駐足;對比沒有植被的太陽能光電板架設的屋頂,有植物搭配者,其吸引的鳥類品種多了4倍,節肢動物(如昆蟲和蜘蛛)品種多7倍,軟體動物品種量也多了1倍,藻類與真菌類等微生物亦大幅增加。
增加光電效能 兼具生態多樣性及生態服務效益
植被同時也能夠保護建築物,減低極端氣溫的影響。此研究在澳洲雪梨中心商業區進行,實驗位置在兩幢位置相鄰,高度及天台面積大約相似的商業大樓,兩個頂樓都有太陽能板,但只有一座同時有植被。調查使用eDNA盤查(Environment DNA survey)檢視生態狀況,以儀器搜索生物留下的DNA痕跡,藉以盤點生物的品種多樣性。
在有些地方,即使無法設置能讓更多人參與的社區園圃或農園,但若是有機會,也能夠透過不同的方式,在屋頂上營造出豐富的城市生態。
太陽能還是綠化?Why not both!這個研究讓我們在規劃屋頂空間時,能有更多的彈性考量。
同場加映:棕屋頂(Brown Roof)-懶人版生態屋頂
即使人手、硬體設備或維護資源都不足,也不等於要放棄讓自然回到城市的機會!騰出屋頂當作畫布,放手讓自然擔當設計師,而人們則以最低限度的方式管理,享受到與自然為鄰的喜悅,這就是「棕屋頂」(Brown Roof)。
如同綠屋頂,做好防水層與排水管道後,只要加上薄薄的一層介質,接著就交由自然發揮,讓風雨,讓萬物自行帶來種子與驚喜。管理者只需要每半年去除過多的入侵物種及樹苗,清理排水管道。
「棕屋頂」來自模仿城市中看似荒蕪的棕地,無人看管,乍看雜亂無章,卻是各路生物自行聚集繁衍、形成豐富的生態的契機。
如能建立提供人與自然互動體驗的屋頂農園,當然最理想不過。只是,從現有城市空間改建出綠色設施,總會受到各種條件限制,未必所有空間都能進行大規模的園地規劃。然而,只要我們盡量提供空間讓自然滲入其中,為生物鄰居們創造空間,生命力自然便蘊釀在其中。本次文章分享的「生態光能」屋頂與「棕屋頂」,都是可供參考的生態營造方案。
參考資料1:生態光能屋頂
參考資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