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圃生活國際版】道理我都懂…但都農龐雜的影響力架構,要如何說起?歐洲都農倡議者梳理脈絡 協助建立都農政策
文:程玉然
都市農耕,這方興未艾的城市新氣象,雖然(也當然)不是解決城市問題的萬靈丹,但亦可謂「面面俱到」。應用得宜時,便能提供多重功能,同時推動多個領域的永續發展。然而,這種複雜的特性既是優勢,卻也同樣有難處。
如同前篇所說,美國各地設立都農辦公室的其中一個背景,便是由於它涉及部門甚多,反而難以將它歸入某一局處或部門底下的特定政策項目,而跨部門合作的政策卻往往難以長期維持良好的發展。不論是「從上而下」以政策推動都農,或是「由下而上」促使公部門採納、借重民間的都農力量,如何整彙出都農的影響力結構全貌,讓公共行政體制承載這種複雜性,甚而將都農的影響力擴展開來,是必須逐一拆解檢視的重要課題。
都農的影響力架構
像先前曾介紹過的綠色公共建設,生態治理策略等框架,都嘗試以「都市規劃」、「生態營造」等特定面向去解構都農的功能;而歐洲都農研究組織「歐洲都農論壇」(EFUA)則是以協助推行更完整的都市農業政策為目標,以都市運作系統為基礎,去說明都農的影響力,為各大城市的永續政策提供參考,了解如何倚重都農的潛力去推行城市的永續發展。
以下是團隊於2022年發表的研究概述:
此項研究分別以「都農類型」及「社會範疇」去分類都市農耕的功能,再將其歸納為5個「社會範疇」:
-環境及氣候
-社會及文化
-身心健康
-食物
-經濟
接著,再連結這5個範疇如何與城市運作系統互動。其中,3個都市運轉的脈絡與都市農業的功能特別相關:包含「食物系統」、「代謝系統」與「城鄉連結網絡」(見圖2)
.「城市食物系統」:一切與食物相關的生產、供應及需求的網絡
.「城市的代謝」:即城市如何獲取資源,使用資源,以至處理代謝後的廢物
.「城鄉連結網絡」:供給城市所需的鄉村及郊區,如何藉都市農耕,重新建立緊密的聯繫,加強經濟的交流。
如下圖所示,類型、功能,再到城市系統,梳理及繪製出其關聯,為政策提供依據。當然,下圖只是範例,在真實應用時,便需要各種證據去支持了。
以上整合,除了幫助我們更了解都市農耕在永續城市發展的定位,以支持政策制定的立論基礎,更點出了其影響力可延伸的方向,以及未來可發展的空間。
進行這項研究的是歐洲都農研究組織「歐洲都農論壇」(EFUA)(www.efua.eu)。它是歐盟旗下一項為期4年(2020年-2024年)的都市農業研究及創新項目,主要任務包括:
.推動都農的網絡交流與協調(連結既有的在地網路,建立交流平台)。
.整合知識(如界定「最佳實踐方式Best Practice」,建立類型學(Typology)、都市規劃標準及準則等。
.利用以上資源,推動更多城市引進都市農耕。
.建立更有效的都農政策。
Polycentric Overarching Policy 宏觀/主導政策 「多核心政策規劃」、「樞紐政策」及 事例)
如愛因斯坦所言:「我們不能用創造問題的思考模式,來解決我們的問題。」
既廣且深的可持續發展議題,亦不能繼續以傳統「分而治之」的思維(有時稱為「線性方式」)應對,將問題切割成較小的部分,再分配給各個部門處理,由這些部門各自訂下及完成目標;這個模式讓各部門或領域之間相互競爭,導致了非常不理想的後果,我們已經見證了太多這樣的例子。
現在,有部份研究者和公部門以創新的思路制定策略,以處理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例如制定「整體性政策」作為協調的平台機制。比如「樞紐政策」(Nexus Policy),意思是「多核心共治」,將幾個相互影響非常大的主題並列,例如第一個研究及實施的樞紐政策便是「食物、能源、供水」並列(FEW Nexus),任何一方的政策必須同時以另外兩個核心的角度審核,避免顧此失彼,造成重大災害。
有些地區,像加拿大、巴西,則以「食物政策」去擔當這個協調平台,以食物作為共同主題,在不同部門間推動永續發展。這對於都市農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它擁有許多重面向。這有助於都農本身的發展;同時,都市農耕也適合作為實施這些永續發展措施的機制。
許多這樣的政策仍然是新嘗試,第一階段仍在試行中,但這無疑是一個朝往永續的好開端。
從實踐中提煉經驗與知識
就像之前介紹的「綠色公共設施」概念,以及本篇城市運作系統/脈絡,都可以看到,學術界及實踐者開始從近10多年的實踐中提煉經驗與知識,都市農業正在朝向發展行業的規模發展,並且正在建立專屬的知識體系與制度。
而相關政策的研究者,更應不僅著眼於優化現有的政策,或自限於特定的類型或功能,而應著重更高層次的整合,方能發揮它的最大潛能,以行政力量與資源引導都市農業,依照在地的社會需求發展,建立最適合在地的都市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