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的社區型集資經驗(上)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專員/張琬珮
「社區」曾是我們最習以為常的生活單位,然在當今全球化、數位化的衝擊下,已經悄悄產生大幅改變;社區裡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鄉里服務等等,都和記憶大不相同。比起向里長諮詢、到鄰居家聊天,今天我們更習於搭Uber、騎Ubike、用臉書聯絡國外的好友、在公司從螢幕監控家裡的毛小孩,甚至用手機完成所有金融作業,社區生活和整個大數據、網路社群變得密不可分。
雖然社區服務的形式轉變,但其中的核心需求卻沒有改變太多:我們依然渴望安穩地養老育幼,尋覓純淨的食物飲水,追求優質的教育、衛生、交通服務。在網路的觸角伸進每一個家庭,串連起每一個個人時,過去仰賴鄰里鄉土供給的資訊與資源,如今不再受限於地域的邊界。以地域為核心的「社區生活」和以興趣聚合的「網路社群」正在逐漸融合,在結合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機會與服務缺口,而「社區型集資」正是織合這兩端的潛在介面。
相較「產品型集資」,「社區型集資」更著重於創造人與人間的溫暖交流,及多贏的社會效益。舉例而言,要在集資平台上進行社區提案,經常需由資深的社區頭人和網路世代共同合作,世代間因而有更多同理、對話的機會;而集資平台整合線上/線下的資源與服務,也將線上同好團體的力量注入在真實的社會情境裡,讓在地的精彩獲得更廣大的分享與支持。
「社區型集資」聽起來既聰明又理想,但實際上到底要怎麼運作呢?一旦往下想,馬上就會面臨很多問題,諸如:
要怎麼做,才能串起在地的社區和線上的社群?
地方的問題重重疊疊,平台作為外來者該從何使力?
有暇參與社區組織的族群往往較年長,平台如何培力他們?
平台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人力、能力、財力,支持並陪伴社區完成提案、宣傳及執行?
小地方的小提案,要如何贏得其他地區和廣大網民的關注和贊助?
社區型集資平台經常是非營利性質,非營利平台如何永續經營?
集資專案結束後,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地方社群和動能,會不會就散掉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透由研析國際經驗盡力探索上述問題,這些我也迫切求解的大問題。
※ 社區集資的三種取徑
一座大山,有多條攀登路徑;同樣的,一個複雜的問題,也可能有多重解方。在「打造更好的公民社會」共同目標下,不同類型的集資平台都走出了獨特的路徑,透由多方的嘗試,逐步勾勒出社區型集資的可能面貌。
● 專注「社區型提案」的集資平台
Spacehive https://www.spacehive.com/
英倫血統的Spacehive在2012年成立,自許為豐富公民生活的共創者,核心宗旨為「讓人們有能力去創造和支持能讓地方更好的提案(Empowering people to create and fund projects that make local places better)」。Spacehive平台與企業及英國多個城市的市政府形成夥伴關係,藉由募資提案和贊助,捲動市民共同思考市政願景,並促成公共空間以有趣的方式再生利用。
截至目前,Spacehive已經與英國逾372個鄉里共創超過兩百個成功專案,募集了超過六百萬英鎊的資金!
Ioby是「In Our Backyard」的縮寫,和NIMBY—Not In My Backyard正相反。它的想像是:有沒有可能,從我家後院開始,一個個街廓,最後重塑整個美國的社區生活?2009三位耶魯大學森林和環境永續研究所的畢業生,在紐約創辦了Ioby,平台上許多關注社區環境議題和公共空間的專案,反映了創辦人的核心關懷。Ioby鼓勵從「小『地方』」開始—因為在地產出的構想最能回應真實的需求,而小規模的提案才容易在地方長久運作發酵。從小地方起步後,還要建立「深關係」─盡其所能的納入所有的社區成員,尊重每位成員的需求與貢獻,並鼓勵社群去嘗試、學習與分享。 Ioby期許透過每天的小步伐,將新的公共空間、新鮮的食物、平等的教育機會,以及社區所需的一切,帶進每個人的後院裡。
目前Ioby在全美151個城市有社區夥伴,50個城市有成功募資經驗。平台上的專案成功率高達87%,過去的756個專案共集資超過277萬美金,且每個專案平均有多達71個人贊助。特別的是,在Ioby的部落格上,幾乎每一個專案都獲得詳細報導。透過報導,贊助者可以瞭解集資結束後社區發生的改變,對專案之於社區的意義更深地理解。
● 聚焦特定公益領域的集資平台
社區是個有機體,它提供居住其中的人各種服務,包含良好的環境、健康的飲食、賴以維生的產業、帶來進步的教育等等。隨著近年社會企業理念蓬勃發展,網路上也成立了服務各類公益目的集資平台,嘗試處理農業、教育、能源、水資源、醫療衛生等問題。這些平台雖然不直指社區或社會議題,卻與社區緊密相關,因此也可視為社區型集資的一種實踐途徑。此外,也有平台嘗試藉由群眾集資,支持各地社區報導的出版;或透過平台媒介peer to peer的個人集資和微型貸款,都是社區型集資的重要嘗試。(案例參考:教育 https://www.donorschoose.org/、社區報導http://www.publicinsightnetwork.org、社區微貸 http://www.kiva.org/)
● 大平台的影響力
有些平台,雖然不特別訴求社區型集資的價值,卻為社區集資做出重要貢獻,例如Indiegogo,因為它既強大又開放,即使是小領域、小專案也常能雨露均霑。Indiegogo以其「不設限」為人所知,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情,不管什麼內容的提案,不論提案者的年齡、國籍,包羅萬象的專案都可以在平台上架。因此,Indiegogo單在「社區」類別中,就有300項專案均獲得超過5,000美金的贊助,而其他類別如教育、醫療、環境、信仰、動物等,也與社區密切相關。
※ 如何經營社群?
「群眾集資」由兩部分合成─「群眾」與「集資」。凝聚群眾、帶動討論,是後續能否順利集資的重要關鍵!社區型提案處理的是與人們生活相關的問題,因此社區民眾的參與及網路群眾的關注就更顯重要。「民眾參與」說來容易做來難,如何在人們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裡,理解複雜的社區問題?如何讓民眾對短期與自身利益無關的公共財困境有感?嚴肅的社區議題,如何搭建溫暖開放的討論?社區事務繁瑣龐雜,處理起來耗時費力,如何不讓群眾在過程中失去信心和動能?這些都是懷抱理想的社區提案者會面對的真實、棘手的難題。
● Hive-蜂巢的魅力
Spacehive平台不就單項專案個別行銷,而是依城市或行動目標,將相類的專案組織成Hive(蜂巢;熱鬧忙碌的地方),在Hive裡凝聚有共同熱情或城市經驗的人們,持續討論、提案、贊助,和付諸實行。
「倫敦市長群募蜂巢(The Mayor’s Crowdfunding Programme)」的成功經驗或可給我們一些啟發。在倫敦Hive中,民眾提出各式各樣的狂想,在平台上由倫敦人以實際金錢贊助表達偏好和支持,當某項提案獲得相當人氣和贊助後,倫敦市長就會進場加碼贊助,將那些受民眾青睞的提案更往前推一步。市長的支持也帶動提案地點周邊的企業和民眾跟進,使提案能更快達標、實現。在倫敦市民和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經達成了99個提案,包含倫敦市長在內的7,700人,為倫敦投資超過235萬英鎊(約一億新台幣)的創新基金!創造了有趣的快閃市集,讓舊煤廠變身公園,把舊水槽變成藝廊,最近還成功募資,要將泰唔士的其中一段變成游泳池!
將群眾募資納入市政投資的一環帶來許多好處,除了讓民眾對政府建設更有感之外,由下而上的市政建設提案為民眾帶來榮譽感、認同感和參與感。在地社群因此聚集討論,創造了市民之間更豐富的連結,社區變得更緊密強健。在實現提案的過程裡,民眾也體驗了新技術,共享知識和創新創造的美好經驗,市民對於自己的城市更多了一份責任感。
(http://about.spacehive.com/case-studies/mayor-of-london/)
● OpenIDEO https://openideo.com/
OpenIDEO是著名的設計思考顧問公司IDEO所成立的社會公益討論平台。OpenIDEO雖然不直接處理集資(資金)需求,但群眾的智慧、心力、時間和網絡和金錢的重要性往往不相上下。IDEO在帶動討論、募集解方上有許多經驗值得借鑑,且其中很多提案都已受到資助並付諸實行。
任何人都可以在OpenIDEO提出一個「大哉問」(A Big Question),由社群成員貢獻萬紫千紅的想法。過去被提出的問題包含「英國名廚Jamie Oliver:我們如何提升孩子的認知,讓他們知道新鮮食物對自己有益,並且做出較好的選擇?」、「我們如何運用手機科技,改善低收入國家婦女的身體健康?」等等。每個大哉問都會設定一個時程,包含「研究」、「構思」、「改良」、「回饋」,由提案者掌握專案推進的節奏。明確的程序能協助大眾有效率地推進討論;在問題獲得充分的思辨和討論後,提案者再依照前期的討論基礎,整理、票選出可行方案,付諸實行。
深思「大哉問」,使討論者感覺自己舉足輕重,能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問題做出貢獻;而聚焦、有回饋和節奏感的討論,則讓OpenIDEO上的成員樂意持續參與。
※ 讓社區提案的魅力,超越地域限制
地緣關係與地方認同感,在地方走往世界的過程中,可能是優勢也可能是限制。舉例而言,一位宜蘭的年輕人,在平台上看到一項由台南新化地區提出的社福性集資案,儘管在專案中清楚介紹了專案對地方的重要性,以及地方居民的參與的熱烈情形。宜蘭年輕人還是覺得無關痛癢,因為他可能根本沒聽過「新化」這個地方!
資源,以及人們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但是眾多的有限聚集起來,力量就很可觀!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及注意力」與「人們對地方深厚的感情」中創造最大的交集,是社區型群眾集資平台的重要課題!
● Spacehive:以「城市」凝聚認同感
「新化」可能顯為人知,但如果提到「大台南」,則大台南地區的居民,和對台南懷有莫名鄉愁的廣大文青可能都要熱血沸騰了!Spacehive就聰明地利用了人們這項心理特質,在平台上形成以英國各大城市/區域為名的Hive,諸如倫敦、約克、曼徹斯特等等,將各地區零散的集資案集中處理,以發揮更大效用。想想看,如果你是個曼徹斯特足球聯隊的死忠球迷,說不定就會贊助曼徹斯特一項社區公園運動設施維護的集資案呢!
● Ulule:
2010年上線的Ulule,是「歐洲」領先的群眾集資平台。注意!我們說的是「歐洲」,而非其辦公室所在地「法國巴黎」。雖然Ulule是一個綜合性的集資平台,但很強調社區/社群價值,他們鼓勵使用者提出具有社區意識的提案;在總共15個專案分類中,”Charities and Citizen”總集資金額名列第二,逾一千萬歐元;在該項目66%的成功率下,平台上累積超過3000個成功專案。
不同於其他國家的集資平台,總愛強調其在該國具有多大影響力,Ulule是去中心主義的,它在歐盟的概念下運作。平台網站總共有7個歐洲語言版本,上頭的15,247個專案則由來自全球193個國家的人贊助。
在Ulule,來自全球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贊助支持專案。如果想提案,只要你成年,且在歐盟下28個國家有銀行帳戶就沒問題;如果你來自地球的其他區域,也可以透過paypal服務順利提案。Ulule成功揭示了區域經濟與政治整合下,網路平台所能發揮的巨大潛能。
● Impact Guru:地方議題,全球思維 https://www.impactguru.com/
Impact Guru雖然旨在帶動印度社會環境的進步和改變,但背後卻有相當國際化的思維和發展策略。創辦人夫婦均為哈佛畢業生,其所創立的Impact Guru,在2014年由哈佛創新實驗室孵育、支持,其後將總部設於孟買,並在新德里、新加坡、香港、雅加達、吉隆坡和舊金山都設有辦公室。Impact Guru也吸引了許多國際性非盈利機構與其合作,包括World Vision India、樂施會(Oxfam)、SOS兒童村、Habitat for Humanity等。
在2016年春天,Impact Guru獲得新加坡風投基金RB Investments和私人投資平台Fundnel 5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這筆資金將被用於進一步擴大市場,同時,Impact Guru還與Fundnel達成在東南亞市場的合作性戰略,嘗試吸引散佈全球的印度裔投資人將善款注入印度社會。平台的發展顧問也都是全球集資產業的翹楚,包括:
世界銀行專業眾籌策略師Sam Raymond,
JPMorgan亞太地區總經理Calvin Zhang,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總經理兼合伙人Anthony Oundnian,
Wockhardt Foundation的CEO Huzaifa Khorakiwala博士,
哈佛商學院的Ramana Nanda教授,與Dalberg亞洲區總裁Gaurav Gupta!
過去兩年多裡,Impact Guru平台已經匯集來自15個國家的一千餘個提案,集資金額逾178億印度盧比。Impact Guru有意識地將「地域性的問題」與「全球資源」對接。同樣一個問題,在地方政府眼中可能是燙手山芋,在外國投資人眼中卻可能是大好機會,Impact Guru為「好問題」找到「好眼光」。
※ 結合不同資源,協力完成社區集資
集資平台善於將觸手伸往世界各地和各類線上社群,但平台的創辦人很可能沒法像社區協會那麼了解當地需求、不像企業有雄厚資金、也不若政府有調度資源和執行的能力,因此一個成功的社區型集資平台,必須聰明地和組織、企業與政府合作,以使線上線下的資源,達到最有效的結合與利用。
● 透過中間組織達成的社區募資
Razoo平台深知非營利組織、基金會和校園社團在議題現場的影響力,也致力協助組織發揮影響力。Razoo鼓勵組織社團提案,並為之打造易於使用的網頁介面,使組織可更專注於自身的服務。
每一個登記在案的非營利組織都已有其專屬的Razoo頁面,組織只需登入Razoo網站,即可開通專屬募資網頁,其中的組織基本資訊和Logo等皆自動帶入;組織專屬頁面也會直接與組織的臉書粉絲專頁、Instagram等社群媒體串連!
https://www.razoo.com/us/story/new
● 結合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社區群募
企業在調度資金和廣告宣傳的能力,是其他組織望塵莫及的,但是龐大的能量需要有人協助串連和導引方向,也是社區型集資平台可以使力之處,諸如:
GlobalGiving與全球逾160間知名企業達成CSR合作關係,其在2011年與GAP服飾品牌合作,在日本311地震發生後,藉由集資平台快速地宣傳專案和匯集資源,包含在GAP旗下品牌所有網站及臉書專頁廣告募資訊息,並導向GlobalGiving網站,最後從限定商品收益、企業員工與消費者募集超過兩百萬美元的善款,企業也慷慨贊助近四十萬美金。(GlobalGiving case study https://www.globalgiving.org/companies/partners/gap-inc/);Ulule等眾多平台則強調若企業與其合作,透過平台網站的廣告露出和社群宣傳,將能提高企業社會公益行動的能見度;Spacehive則主張藉由其平台精選的集資提案,企業能有效注資於最有影響力且必然成功的專案,降低企業公益投資的風險;Impact Guru積極與印度當地的大集團:塔塔集團、公司Wockhardt製藥等企業CSR部門合作,並串連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人和家族慈善基金,以促成大額贊助款。